小云丛2月前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里,李白把人生喝成了一场盛大的矛盾— 黄河水奔涌如瀑,是时光在催“逝者如斯”;杯盏里晃着月影,偏要喊“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明写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仓皇,读来却比任何宣言都滚烫;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倒像把人生低谷喝成了登高台,连失意都带着破釜沉舟的豪横。 最妙是那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他哪是在劝人喝酒?分明是把全人类的怅惘,都倒进了这杯酒里。 只是你发现没?这诗里藏着个反常识的秘密:李白越狂饮,越清醒。你猜,那杯“销愁”的酒,到底是醉了他,还是醒了他? 将进酒李白/李白诗词经典/高中语文/中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唐诗 #将进酒 #李白 #每天一首古诗词 #语文 #古诗词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水调歌头·苏轼 此词是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时作者曾要求调到离胞弟苏辙较近地方为官(时辙在济南),但这一愿望无法实现。1076年中秋,面对一轮明月,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此篇。此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热爱生活、积极用世的乐观精神,不愧为苏词的典范之作。此篇为高中生需背诵的35首诗词曲之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出知杭州、扬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词文书画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登峰造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诗:千年不灭的魂灵 早已超越文学范畴 流淌在国人的精神血脉里 人长久 共婵娟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创作灵感 月映千载,诗韵流长——邂逅古诗词中的那一轮明月#共赏古诗词里的月 #文化 #每日分享 #文学 仰望夜空,一轮明月,清辉依旧。它高悬于唐诗宋词的苍穹,照亮了千年的情感与哲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循着诗的脉络,去触碰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月光。 月是故乡明 · 千里寄相思 李白在床前霜色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举一低头,便是游子心中最朴素的乡愁。而杜甫在战乱离散中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月光染上了浓得化不开的怀念。张九龄的相思则更为辽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轮月,连接起天涯与咫尺,成为我们共享的浪漫。 月照边关寒 · 千秋家国梦 当月光洒向边塞,便多了几分苍凉与雄浑。王昌龄笔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见证了千年征战的悲壮。李白的《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勾勒出一幅云海托月的壮阔画卷,映照着戍边将士的孤寂。 月伴幽人独 · 山水有清音 对于隐者,月是静谧的知己。王维在竹林中抚琴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色成了他清幽生活的唯一见证。孟浩然泊舟江畔,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水中的月影,仿佛在温柔地抚慰着旅人的孤寂。 月悟人生谛 · 圆缺总关情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发出一声穿越时空的叩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以月的永恒,照见人生的代代相传。而苏轼在中秋之夜豁达释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将月的圆缺,升华为对生命缺憾最温暖的接纳。 月送离人去 · 晓风残月情 在离别的渡口,月是凄清的背景。柳永笔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乎定义了此后所有的别离场景。李商隐则感月之寒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让月光也浸透了相思的凉意。 月问今古事 · 天地一孤轮 最终,李白将酒对月,发出终极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轮明月,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在永恒的静谧中,照见自己的来处与归途。 这轮月,从《诗经》的河畔升起,拂过盛唐的楼阁,浸过宋时的烟雨,最终落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它不言,却阅尽了悲欢;它不语,却道尽了沧桑。 今夜,当你抬头,看见的仍是那轮千古明月。不妨轻声问自己:在你的故事里,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青尘14131周前
中秋,跟着诗词看明月 #跟着诗词看明月# 从屈原《天问》对月的神话追问,到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狂想,再到苏轼“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明月始终是古人寄托好奇、乡愁与哲思的载体。这些名篇如月光般清辉长存,照亮中华文化的诗性星空! 以下摘录说明十篇,以陪明月中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以月为媒,抒写对宇宙的哲思与人生的旷达,中秋之月成为永恒的文化符号。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将月光化为知己,孤寂中透出浪漫豪情,月是诗人精神的映照。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以月贯穿时空,交织生命与自然的永恒之美,被誉为“孤篇压全唐”。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十字道尽游子乡愁,月光成为跨越千年的情感纽带。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夜下的相思被赋予壮阔意境,成为中秋望月的经典意象。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以天问般的笔触,追问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残月孤鸿,映照苏轼贬谪中的孤高心境。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秋思,含蓄道尽普世离愁。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以月写清冷之美,暗喻高洁品格。 《月出》·《诗经》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先秦民歌中,月光与美人交织,开启月喻情思的传统。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共赏古诗词里的“月” 一轮明月照千年,今夜我们共赏诗词里的月光故事 #原创视频 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它已经静静悬挂了千万年。李白酒醉时望过它,苏轼思念亲人时吟诵过它,而今晚,它同样温柔地照在你我的肩头。这轮明月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老朋友,陪着每一代人聊天、说心事。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诗词这本"月光日记",看看古人是如何和月亮"对谈"的。 **月亮会想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候摇头晃脑背过的诗句,原来是李白出差住旅馆时写的。他望着地上白灿灿的月光,恍惚间以为下了霜,突然特别想念家乡的床铺——原来唐朝的"打工人"也会失眠想家啊!原来千百年来,异乡的月光总容易让人鼻子一酸。 **月亮会传话** 苏轼在中秋节因为太想弟弟,干脆把月亮当成了"跨省电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都能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但看的可是同一个月亮呢!)如今我们过节时发一句"今晚月亮好圆",不正是同样的心意吗? **月亮会站岗** 王昌龄写"秦时明月汉时关",说边关的月亮亮得像探照灯,照着守夜的士兵。如今边防战士的钢枪上,落的还是那缕清冷的月光。时间变了,但月亮为守护者照明的任务从未改变。 **月亮会跳舞** 张若虚看见长江里的月光随着波浪蹦蹦跳跳,写下"滟滟随波千万里"。现在去西湖边、外滩旁,水面上的月光碎银般闪烁,不正是古人见过的同一支"月光圆舞曲"吗? **月亮会画画** 王维在竹林里弹琴时,月光像最懂他的摄影师,"咔嚓"一声把竹影定格在地上——"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如今我们举起手机就能拍下树影婆娑,但古人只用20个字,就画出了永不褪色的月光水墨画。 **你看,古人没有手机,但他们把心事都藏进了月光里。** 而今晚我们抬头时,那轮月亮正带着李白的好奇、苏轼的祝福、王昌龄的坚毅,轻轻落在你我的窗台。下次看月亮时,不妨试试: - 👀 找找传说中的"玉兔"到底蹲在哪个角落 - 💭 猜猜此刻地球的另一端,是否也有人正望着月亮发呆 - 📖 背一句"小时不识月"或"海上生明月",立刻解锁"小诗人"成就! 这轮月亮啊,就像宇宙中最浪漫的朋友圈—— ✨ 晒过李白的乡愁,苏轼的思念,也晒着你今晚的悄悄话。 它本身不会发光,却永远温柔地,把所有人的故事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