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传统习惯初一十五拜神? 是因为神明的一天,就是我们人间时间的一个月,而初一十五,刚好对应的是人家吃饭的时间,所以古人习惯初一十五拜,而且也会带点贡品。 本来,古人这个传统如果可以被后人传承下去是好的,因为这样做,大家心中都会有谦逊的精神,做人做事也不会很过分,表面看是迷X,但是它会间接影响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广东就是对传统继承最好的。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广东的90后00后当中,很少独生的?这两代人出生的时候,正正就是计划生育实行最严格的,按道理大部分独生才是,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用一句话来概括吧,那就是上有决策,下有对策,例如笔者的邻居,以前就是做村长的,她以前抓超生的时候,就是瞒着上面,半夜通风报信给那些还没有生到儿子的家庭,叫他们走,别被计生办捉了。还有一个医生也是,他以前负责引产和结扎的,他也会放生那些很可怜,没有儿子的妇女,只是在人家肚子的皮肤割一刀,然后用针连回来,最后在报告里面写明这些妇女已经结扎了,以后不需要为难人家。类似这种角色,我们广东还是不少的,为何?因为大家都是拜神的,信因果,信报应,信福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用良心判断,并不是上面叫你干啥,你都干。 村长现在儿孙满堂,家庭很幸福,不愁吃不愁穿,那个医生也已经是三甲医院的院长了,这就是福报啊! 所以很多事情对还是错,笔者认为可以拉长时间线看的,当初如果没有我们广东这种信鬼神,信因果的人,今天当局面对的人口危机,会更加难解决。#传统文化 #烧香祈福 #人生感悟 #福报 #因果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中秋佳节:拜月神有10 种美好寓意,错过再等一年!(教你如何拜月神) 奇门遁甲术  2025年10月06日 06:31 四川 11人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相传为月神太阴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动之一,道教尊月神为太阴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 中秋节的来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表示合家团圆。 一、道教拜月方式 中秋与道教信仰有关的信俗活动主要有拜月和祭土地神。 在古代道教很多宫观或各地百姓人家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作为中秋节俗的拜月活动大体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礼月则是古之有之。秋夕礼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 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是月夜月升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桃子、葡萄等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状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或者排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