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拔掉心中抱怨的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觉得挺累的,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累。好像看什么都不太顺眼,工作上那点事儿,家里那些琐碎,甚至天气都能让人嘟囔两句。回头想想,一天下来,自己好像说了好多抱怨的话。 是啊,抱怨太寻常了,寻常到我们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就像背景音里的白噪音,嗡嗡作响,我们却习惯了。 但很少有人去想:抱怨到底是什么? 它其实是我们心里那点“不舒服”在找出口。事情不如意了,觉得委屈了,压力太大了,我们就想说出来,指望着有人能听一听,点个头,说一句“是啊,就是这样的”,我们好像就能舒服一点。我们是在用抱怨,寻求一份理解和联结。 这没什么错,人嘛,都需要宣泄。 可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总是停留在抱怨这一步,于人于己并无益处。 你会发现,抱怨像个漩涡,会把人往里吸。一开始可能只是一句“今天真忙”,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这破公司真是没法待了”。我们一遍遍重复着不快,等于是在自己的大脑里,把那条“不快乐”的神经通路修得越来越宽、越来越结实。最后,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轻易走上这条高速路,瞬间抵达“真倒霉”的终点站。 结果就是,我们练就了一双专门发现缺点的眼睛,看什么都是灰色的。更重要的是,它悄悄地偷走了我们的力量。 你仔细品品,抱怨的时候,我们像个什么?像个受害者,像个站在路边指着坑洞,骂坑的人,我们指责天气、指责交通、指责别人……我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了出去,但同时,我们也把“改变”的权力交了出去。因为问题都是别人的,我还能怎么办呢?我只能继续抱怨。 这其实是最累人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是把问题嚼碎了再咽下去,反复品尝那份苦涩,除了伤自己的脾胃,毫无用处。它还会消耗身边的人,再好的朋友,天天听倒苦水,也会感到疲惫。 那怎么办呢?我们都不是圣人,有了情绪,总不能憋着吧? 当然不。我们可以试试,一起试试,把那根叫“抱怨”的刺,轻轻地拔出来。 首先,得先看见它。 别急着评判自己,就像看天空飘过的云一样,只是觉察:“哦,我又在抱怨了。” 甚至可以在手腕上带个皮筋,或者把手机从左边口袋放到右边,只是作为一个温柔的提醒,让自己意识到这个念头的升起。这本身,就是强大的一步。 然后,试着转个念。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当我们那句“凭什么……”、“为什么……”又快要脱口而出时,在心里默默把它换成一个问题:“那么,我希望怎么样呢?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2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4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精分那几年,我整天躺在家里,也不上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吃饭,也感觉不到饿。 不愿意见人,也不跟家里人沟通 做很多无用功以后,意识到这样并不能救自己,我开始做些小事来对抗精分,进展确实缓慢,却能让我慢慢看到一点希望。 以下是我在心里老师的引导下,走出抑郁的过程中,做的一些小事。 1、尊重自己内心的每个愿望和自发的微弱的念头,它们真的难得可贵。 2、没工作和收入也没关系,不用责备自己,这段时间我们先好好休息,调整好再出发。 3、路上看到的精致钥匙挂件,喜欢的话,就买下,稍微贵点也没关系。 4、想吃什么就去吃,不好吃也没关系,就当是尝尝新的东西。 5、要是突然想见一些人,或者想看某个电影,那就去。 跟着这些微弱的念头,搞不明白的事就先放下,回头再看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一定要亲身经历这些所带来的能量,尊重这些小事的力量,让其自由成长,慢慢拥有满足自己、让自己过的好的能力,然后我们再去面对那些很难的东西。 这些小事看上去不太起眼,却是我走出抑郁的关键。改变不需要一步登天,而是可以从这些小事开始。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小事,笑容也逐渐回到了我的脸上。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它们。 走出精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从小事开始,正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现在已经走出来了,相信你们也可以。#原创视频 #人生感悟 #每日分享 #精神分裂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