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植物篇——02 杉叶藻 (Hippuris vulgaris),又称马尾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并非真正的“藻类”,而是一种高等植物。 形态特征 杉叶藻的形态独特,极具辨识度。其主要特征包括: 茎: 茎直立,部分沉水,部分挺出水面,像一棵微型的松树或杉树,因而得名。茎通常不分枝,高度可从15厘米到60厘米不等。 叶: 叶片呈线形,柔软,6到12片轮生于茎节上。沉水叶较长,挺水叶较短。这种密集的轮生叶序使其外观酷似马的尾巴,故英文名为“Mare's-tail”。 根: 根状茎匍匐生长在水底的泥中,并从中长出许多须根。 生长环境与分布 杉叶藻偏爱生长在清澈、流动缓慢的浅水中,如池塘、湖泊、沼泽、溪流和沟渠的边缘。它是一种广布种,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在中国,它常见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西藏等地的湿地环境中。 分类学 在分类学上,杉叶藻的归属经历了一些变动。传统上它被单独列为杉叶藻科 (Hippuridaceae),但现代的APG(被子植物种系发育)分类系统根据基因测序,已将其并入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属: 杉叶藻属 (Hippuris) 种: 杉叶藻 (H. vulgaris) 生态与用途 杉叶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许多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提供庇护所和食物来源。此外,它在一些地区也有传统用途: 药用: 在藏药中,杉叶藻的全草被用作药材,称为“丹布嘎拉”,据称有清热的功效。 观赏: 因其独特的外形,杉叶藻有时也被用作水族箱或池塘中的观赏植物。 值得注意的是,请不要将杉叶藻与一些名称相似的藻类混淆,例如具有入侵性的杉叶蕨藻 (Caulerpa taxifolia),后者是一种真正的海藻。
00:00 / 0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徐伟忠1月前
无性繁殖:植物自带的“复制本能” 无性繁殖:植物自带的“复制本能” 你知道吗?无性繁殖其实是植物与生俱来的“原始技能”。从达尔文进化论来看,进化树中处于低级阶段的植物,比如水生藻类、蕨类和落地生根等,主要靠无性繁殖繁衍——通过细胞或组织的有丝分裂“一分为二、二变多”,染色体数量不变,后代遗传稳定,能在短时间内几何级增殖,快速成为生态空间里的优势种群。 不过,这些依赖无性繁殖的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稳定的环境中,因为这种繁殖方式对水分需求高,且后代变异少,只有在环境波动小的地方才能安稳生存。 随着植物向干旱陆生环境进化,多变的气候成了无性繁殖的“拦路虎”。为了适应恶劣环境,植物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有性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会通过减数分裂让花粉和胚囊的染色体数量减半,再经授粉重新组合——由于基因组合方式多样,后代性状会广泛分离,有的耐旱、有的抗寒,面对多变环境时,总有部分后代能存活,大大提升了物种的生存概率和进化速度。比如蒲公英,一个花序能产生大量小种子,既节能又能抵御不良环境。 但关键在于,植物进化出有性繁殖后,并没有丢掉无性繁殖的本能,只是这种本能在不适环境中被“隐藏”了。而植物非试管快繁等人工克隆技术,正是为植物创造了适宜的温光水汽环境,让它们的无性繁殖本能重新“激活”,用叶片、枝条等营养器官,高效培育出遗传稳定的新植株。#徐伟忠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4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