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2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人生滋味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中秋节 #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全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通过由幻想飞升到留恋人世的思想感情的抒写,凸现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又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进而提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现了词人对分隔异地的亲人的深切思念。词篇风格爽朗,转折灵动,语言自然,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①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月何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此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玩赏着自己的清影,天上哪里比得上人世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②注释 ⑴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⑵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⑶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⑷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⑸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⑹胜:承担、承受。 ⑺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⑻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⑼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⑽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⑾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⑿何事:为什么。 ⒀长向:总是在。“长”指有长时间,长期的意思,又可引申为总是,长久以往。“向”是介词,意思是在。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⒄共:一起欣赏。 ⒅婵娟:指月亮。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7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中秋望月🌕✨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们一同走进那中秋夜的月下,感受诗人对月亮的遐想、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之夜,苏轼举杯向天,询问明月何时出现。这份好奇与遐想,开启了他对月亮的无尽思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想象着天上的宫殿,不知今夜是何年何月。这份对天界的向往,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诗人想要乘风飞向天宫,却又害怕那高处的寒冷。这份矛盾与纠结,展现了他对人间的眷恋。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起身舞蹈,与自己的影子嬉戏,觉得还是人间更美好。这份对人间的热爱,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无法入睡的人。这份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充满了诗意与深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感慨,月亮不应有恨,为何总在离别时才圆。这份对离别的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明白,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难以圆满的。这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让人豁然开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安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份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水调歌头#苏轼 #古诗词的魅力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古诗词 #唐诗宋词 #苏轼#中学生 #古诗词的魅力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④[宫阙]宫殿。 ⑤[归去]回到天上去。 ⑥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⑦[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词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⑧[何似]哪里比得上。 ⑨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 ⑩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千古名篇。上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天问起笔,借明月抒发对宇宙奥秘的探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展现矛盾心境,最终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回归对现实的眷恋。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借月光流转写人生聚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世事无常的哲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豁达祝福超越离别伤感,将亲情与美好愿景熔铸为永恒。全词以月为线,兼具浪漫想象与理性思索,在悲欢中透出旷达,成为中秋词的巅峰之作。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国学 #传统文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序)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子由)。 上阕译文: 皎洁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我举起酒杯,探问苍茫的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仙宫楼阁里,今天晚上是属于哪一年的中秋节? 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那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了高耸九天的清寒。 我在月光下起舞,清朗的影子也随人摇曳,这哪里比得上温暖的人间? 下阕译文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心事重重无法入睡的人。 月亮啊,你本来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为什么偏偏总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才变得圆满呢? 唉,人生本来就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只希望我所思念的人能够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一同欣赏这轮皎洁美好的明月。#古风诗词 #传承 #中华文化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书、画均成就极高,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作品兼具哲思与浪漫情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外放密州任职。词中以明月为引,开篇借天问抒发对人生的思索,继而将个人际遇与自然规律相融合,表达对世事无常的豁达。下阕以月光寄寓对弟弟苏辙的思念,更升华至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兼具文学美感与哲理深度,成为中秋词的千古绝唱。 #爱上古诗词 #见证成长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