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1年,他在早稻试验田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禾,由此推测自然界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可培育杂交稻 。1964年到1965年,袁隆平经过艰苦寻找,终于发现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 。1970年,其助手在海南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打开突破口 。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组合“南优2号”诞生 。 此后,袁隆平带领团队不断创新,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 。1997年,他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提出超高产育种理论和技术路线,2000年至2014年分别实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第一期至第四期育种攻关目标 。他还提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等,为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 。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将其推广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约2吨。他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等多项荣誉,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励 。#涨知识 #知识科普 #健康 #科普 #小知识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出生于北平(现北京市),江西省德安县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1971年1月,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员。1971年1月—1984年6月,任职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9月,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84年6月—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5月—2015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累计已在中国推广约68亿亩,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6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9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8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