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3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77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心有一首诗足以慰风尘 #中华好诗词 #腹有诗书气自华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8: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3
寒心令1周前
比江阴八十一难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更壮烈的岭南三忠 岭南三忠,或称广东三忠, 是指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三位抗清民族英雄。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内忧外患的汉民族继续遭受着天灾、农民起义、满清入侵的联合摧残。岭南人民在南明政府的领导下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忠烈之士,岭南三忠便是其中的代表。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陈子壮(1596年11月13日1 —1647年11月6日),字集生,号秋涛,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明末抗清名臣、著名诗人、书法家、民族英雄。与陈邦彦、张家玉并称“岭南三忠”。 9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累迁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出任礼部尚书。永历元年(1647年),累迁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联合陈邦彦、张家玉等起兵抗清,拖住清军在广东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进,坚持作战十个月,最终为清军所破,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永历帝继位后,追赠番禺侯,谥号“文忠”。 陈子壮的遗著有《秋痕》、《经济言》、《经济考略》、《练要堂前后集》、《南官集记礼部堂稿》、《陈文忠子壮集》等书。 张家玉(1616年—1647年),字元子,号芷园,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今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万江墟社区村头坊),汉族广府民系2 。明末抗清将领,民族英雄。与陈邦彦、陈子壮并称“岭南三忠”。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家玉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侍讲、兵科给事中、右佥都御史。永历元年(1647年),死守增城,城破投塘而死,壮烈殉国。明永历二年(1648年),南明永历帝赠封他为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增城侯,谥号“文烈”。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