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39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6
五岳特种兵:O元登西岳华山,不再自古只有一条道 华山徒步穿越路线 华山,古称“花山”,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中的西岳。 华山,位于陕西省东部的渭南市华阴市,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很多人误以为华山在西安市,这是不正确的地理知识。 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石构成,为断壁悬崖花岗岩地貌,有五座山峰和一条山岭组成,北面是北峰——云台峰,海拔1614.7米,是五峰中最矮的一座,南侧主山体,集中了其他四座山峰,分别是位于东面的东峰——朝阳峰,海拔2090.9米,位于西面的西峰——莲花峰,海拔2082.9米,位于南面的南峰——落雁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峰,以及位于中间的中峰——玉女峰,海拔2042.5米,北峰与其他四峰由一条山岭连接,这条山岭就是苍龙岭。 华山以“险”著称,因其山势高耸、临崖绝壁、凶险异常,有着“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华夏中的“华”便来源于华山,古时帝王曾在华山举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华山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西玄洞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道教高人在此修道。华山也是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道教神话传说的发生地。武侠小说、电影中的华山派、华山论剑,说的也是华山。 此次徒步路线是以玉泉院为起点,经千尺幢登顶北峰,过苍龙岭登顶东、西、南、中四峰,而后回到北峰走智取华山道下山,由黄甫峪出景区东门,最后到游客中心,全程约23.5公里,爬升约2000米,路线强度大,量力而行。 智取华山道和黄甫峪公路走的人少,人迹罕见,请谨慎前往。 #户外徒步 #五岳 #华山 #华山攻略 #自古华山一条路
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4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
白忠德3月前
中国的名山不少,大多是以风景名胜闻名,而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只有秦岭与横断山脉,后者却没染上文化和文明底色。只有秦岭是将两者搭配得最好,犹如一个人肩上的挑子,一头是风光,一头为历史,稳稳地从远古走来,走过洪荒岁月,走向大洲大洋。 秦岭原本是中国的,因了大熊猫的存在,一下子成了世界的,是大熊猫把它驮进了七大洲、四大洋。大熊猫,为秦岭在世界这本大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800多万年前,它们就来到了这个星球,体验着生命的幸福与欢畅。它们曾拥有过辉煌和强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北到北京山顶洞,南到越南。随着第四纪冰川的来临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它们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被迫退缩至川、陕、甘六大山系的狭小地带。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总数为1864只,四川有1387只,占74.4%;秦岭地区345只,占18.5%;甘肃132只,仅占7.1%,它们是四川熊猫的一部分。目前全球圈养个体超过600只,四川占到2/3以上,陕西只有32只,仅占5.3%。 长相呆萌,憨态可掬,温驯善良,大大的头颅,鼓鼓的额头,圆圆的脸颊,短而粗的四肢,胖嘟嘟的身子,黑白分明的外表,戴着墨镜,脸挂微笑,绅士样踱步,柔道演员般灵巧。“体格肥硕似熊,却独具创作的天分、艺术的完美,仿佛专门为这项崇高的目标而演化成这样一个模特。圆圆的扁脸,大大的黑眼圈,圆滚滚逗人想抱的外形,赋予熊猫一种天真孩子气的特质,赢得所有人的怜爱,令人想要拥抱它,保护它,而且它又很罕见。更何况幸存者往往比受害者更能打动人心。这些特质造成了一个集神奇与现实于一身的物种,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神兽。”怪不得美国著名野生动物学家、《最后的熊猫》作者夏勒教授发出这样的感叹。 大熊猫是秦岭的远古居民,早在70万年前,它们就在这里谈情说爱、生儿育女。大熊猫小种和巴氏亚种的化石先后在陕西蓝田和洋县倪家沟、金水河口出土,证明秦岭南北坡大熊猫身世的远古变迁。 秦岭大熊猫已被科学界公认为大熊猫新亚种。四川大熊猫与秦岭大熊猫是“兄弟”而非“父子”,这可是秦岭大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秦岭#大熊猫#生态文学#不负好食光 #西安财经大学@DOU+小助手 @西安财经大学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7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太白山:秦岭之巅的冰雪仙魄 仰望秦岭龙脊上那抹终年不化的银冠,便知太白山到了。这座海拔3771.2米的巨嶂,不仅是陕西的屋脊,更是中国南北地理分野的界碑。其名暗藏星辰密码——相传太白金星坠此成峰,《录异记》中飘渺的“太白山精”传说,在第四纪冰川凿刻的角峰与冰斗湖间找到了凭据。 生命的天梯 自山脚攀援而上,仿佛踏过华夏大地的年轮。500米处的栓皮栎林尚带着关中平原的暖意;行至1500米,红桦树皮如褪落的金箔铺满小径;待到2800米寒温带,冷杉林在雾中显露出侏罗纪的苍郁。及至雪线之上,独叶草在岩缝间舒展着亿万年不变的叶脉,太白红杉以扭曲的枝干对抗罡风——这座垂直落差3000米的“天然基因库”,将七重气候带浓缩成一步一重天的生态史诗。 冰川的遗嘱 登顶之路是朝圣洪荒的仪式。拔仙台下,石海如凝固的黑色波涛,第四纪冰川搬运的漂砾静卧成地质奇观。在3590米云端,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三颗冰蚀湖蓝得令人心颤,盛夏时节依然浮着碎冰。忽见云海翻涌,日光穿透水汽幻化七彩佛光,方悟“太白积雪六月天”这关中八景之首,原是天神铺展的素宣。 人文的雪泥鸿爪 拔仙台凛冽的风中,依稀可闻封神之战的铮鸣。相传姜子牙在此册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乱石阵间似有打神鞭的余响。唐代太白庙的残垣下,药王孙思邈采药的竹篓仿佛还挂在崖柏枝头。诗仙李白曾在此举手揽月,留下“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绝唱;东坡泼墨处,千载烟云仍晕染着青崖。 生灵的秘境 冷杉林深处,金丝猴的金毛在晨光中流泻如熔金;箭竹林沙沙作响处,大熊猫正嚼着新笋;羚牛群踏过溪涧时,惊飞了林麝——这“秦岭四宝”的乐园,亦是《本草纲目》记载的“药山”。山涧奔涌的黑河与石头河,携着桃儿七、太白米的药香,一路润泽八百里秦川。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