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版1月前
今天下午我很开心的上了一堂科学社团课,给5年级的小朋友做了很常见的初中物理所学的电路实验,在上这个课之前,我没有想到孩子们能如此的优秀,也没有想到能得到非常惊喜的效果。在上这个课之前,我没有给同学们讲解任何的电路连接的知识,我知识告诉了他们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的区分,以及电池的正负极不能直接用导线相连接,不然会导致电池的损坏。分发完实验用品后,我就让孩子们分组去实验,第一个要求,点亮一个小灯,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与动手实践后,不一会所有小组都给我展示了点亮灯泡,速度非常之快,我也感到很惊讶,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后面,然后我分发了第二个任务,同时点亮两个小灯,要求小灯的亮度跟第一个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在同学们自发的讨论下,陆陆续续有同学做到了,用了最笨的办法,给电池两端同时接上两个灯泡,但是我说这样线路不好看,从正负极只能出来一根导线,让同学在想想办法,能不能做到,又过了一会,有小组同学完成了,我确实比较吃惊,然后我颁布了第三个任务,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小灯泡的亮度,同学这时候的兴趣高昂,纷纷表示能做到,在他们的集思广益下,又陆陆续续的完成了这个任务,随后我颁布了最后一个任务,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的同时,用另一个开关去控制其中一个灯泡的亮度,最后这个任务的难度对他们来说比较难,但是最后仍然有一组同学完成了,我问他们是谁的想法,他们说是大家一起想到的,动手去实践出来的。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没想到吧?学密度也能这么有趣! 很多家长听到“物理”“密度”,第一反应都是——孩子听得懂吗?🤔 但在我们课堂上,老师用了三步法,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 ✨ Step 1:生活例子导入 老师拿出吸管、瓶子、充电器,让孩子自己判断:哪个是 hollow(空心),哪个是 solid(实心)? 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原理——原来“密度”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 Step 2:动画视频引导 老师播放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动画,把公式 Density = Mass ÷ Volume 讲成一个小故事: “Dense City 在 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州)!” 孩子笑着记住了密度的定义——有趣又高效。 ✨ Step 3:实验演示学习 老师带着孩子做了排水法实验(displacement method): 把石头放入量筒,看水位上升的体积变化,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一刻,孩子不仅理解了“公式”,还真正看到了科学的过程。 💬 最后老师问: “If something floats, is it more or less dense than water?” 孩子答:“Less dense!” 👏 从理解到表达,孩子的科学思维在课堂中自然生成。 家长们你觉得—— ✅ 这样的“生活+科学”课堂,孩子会不会更容易理解? ✅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学“密度”的吗?😄 在评论区告诉我👇 你希望下一期我拆解哪个科学概念?💬 #外教英语一对一  #外教老师推荐  #英语牛娃  #北美教材  #物理教材  #外教科学  #原版英语教材  #贝赛思科学  #CompletePhysics  #国际教育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