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红景区人山人海却亏成狗?[大唐不夜城人均1元] 爆款文旅排队暴雷,25亿古城日均20人! 网红景点的滤镜碎得比短视频还快:8亿打造的《只有峨眉山》停演血亏6亿,长沙文和友从“排队4小时”沦落到“收银员比顾客多”,25亿的大庸古城日均游客仅20人……人山人海的流量,换不来真金白银的营收,反而堆出遍地“文旅鬼城”。 流量狂欢,本质是场慢性自杀 打卡≠消费:洪崖洞年客流过亿,却连亏三年;大唐不夜城人均消费1.01元,游客越多赚得越少。拍照发圈就走,景区收不到门票、商户赚不到钱,只剩天价运维成本空转。 复制粘贴的“文旅四件套”:仿古街+夜市小吃+非遗摊+实景演出,从西北到华南千镇一面。白鹿原民俗村被吐槽“义乌小商品集散地”,《只有峨眉山》和《只有河南》雷同到观众审美疲劳——游客早看穿了:所谓文化,不过是流水线舞台剧。 重投资轻运营的癌变:曲江文旅手握顶级IP却巨债压身,靠卖资产续命;大庸古城25亿砸出空城,连累张家界年亏6000万。10亿投资需年入1亿才够付利息,但全国年收过亿的景区不足300家,多数项目从立项就注定破产。 活下去的,偏偏是“反网红”的 安吉县“村咖”没砸钱造景,靠村民自营咖啡馆年入1.2亿;袁家村不搞仿古建筑,用合作社模式让950万游客甘愿为一碗手工粉买单。江苏草根足球联赛“苏超”爆火,带动全省旅游预订量涨305%——真诚比套路更有杀伤力。 文旅不是快消品,是门慢生意 年轻人反感摆拍式旅游,却愿为村咖店主的故事付费,为Labubu盲盒复购十次。当Z世代追求“生活感”取代“舞台感”,文旅的胜负手早已变了: 运营>基建:厕所干净比仿古飞檐重要,停车方便比巨型雕塑实在; 真文化>伪国潮:敦煌用VR修复壁画让游客亲手“补天窟”,婺源请老匠人现场教木雕——文化不是道具,是活着的呼吸; 分利机制>资本收割:浙江余村把50%收益分给村民,云南丽江门票收入10%反哺原住民医疗教育。让在地者赚钱,文化才不死。 别让“网红”背锅,贪婪才是原罪 领导要政绩、资本想套现、游客图新鲜——三方合谋的泡沫,终由商户和 taxpayer 买单。文旅从来不是印钞机,当投机者退场,深耕者才有春天。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7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