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70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太空果蝇的“三代长征”:中国科学家的数十年守望 开头:太空中居然有会“蛙泳”的果蝇?中国空间站里,这些几毫米的小生命正在完成一项延续了几十年的使命! 1993年,84岁的郭爱克院士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建起我国首个果蝇实验室,这个被多数人视作“害虫”的小生物,因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繁殖快,成了探索太空的关键棋子 。当时团队发现,把果蝇放进模拟太空的极弱磁场,它们的学习记忆会逐代衰退,10代后几乎清零,放回地球磁场又能慢慢恢复——这正是表观遗传的奥秘,环境影响能通过基因代际传递。 可这项研究太“慢”了,亚磁效应要几十代才能显现,既没即时成果也难申请经费,渐渐成了冷门。但团队没放弃,像守护火种般在实验室里培育了200多代果蝇,这纪录在国际上都首屈一指 。2010年,郭院士的学生李岩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回国接棒,她记得导师的话:“学会向果蝇提问,它就会给你答案。” 直到2024年11月,长征七号火箭带着这些“太空使者”升空。起初果蝇在微重力下乱撞,扇下翅膀就像子弹般冲出,后来竟学会蹬腿转向,被学生戏称“蛙泳”。最让人揪心的是繁殖——直到11月19日清晨,屏幕里出现第一只破蛹的“果蝇宝宝”,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如今太空果蝇已迎来第三代,它们携带的基因密码,正为人类未来太空生存铺路。当李岩把消息告诉郭院士时,老人激动地说:“就像送子弟兵过鸭绿江!” #果蝇 #中国科学家 #科学科普 #dou上热门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