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6
秋分:一半一半,方得圆满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宋代词人谢逸笔下的秋分,藏着中国人最通透的生活哲学。当秋风拂过枝头,一半绿叶坚守盛夏的余温,一半黄叶已铺就大地的诗行,这自然的平衡之道,恰是人生最好的注脚。 秋分的神奇在于"均"与"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慷慨地将光芒均分于昼夜,大地则以最从容的姿态平分秋色。田野里,稻穗低垂着饱满的谦逊,苹果高挂着红火的喜悦,一半是耕耘的厚重,一半是收获的轻盈。农家屋檐下,晾晒的谷物与收藏的农具相映成趣,正如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收获与播种在此刻完成完美接力 。 古人从秋分三候中读懂了生命的节奏:一候雷始收声,喧嚣归于宁静,是岁月教会的沉稳;二候蛰虫坯户,小虫用细土封藏洞口,是懂得蓄力的智慧;三候水始涸,湖泊收敛锋芒,是留白天地的从容 。这些自然的律动,恰似人生的隐喻——我们既要有"雷乃发声"的热烈,也要有"雷始收声"的收敛;既要像蛰虫般为未来储备能量,也要如水涸时般接纳生命的留白。 秋分的习俗里藏着最朴素的平衡观。"秋分到,蛋儿俏",竖蛋的游戏告诉我们:找到重心,便能在无常中寻得安稳。客家农户用无馅汤圆粘雀子嘴,既祈愿庄稼丰收,也尊重生灵的存续,是人与自然的温柔协商。更有"送秋牛"的传统,红纸上的节气与耕牛图案,将时序流转与人间劳作娓娓道来,提醒着我们:生活的圆满,从来都在耕耘与收获的平衡里 。 站在这平分秋色的节点上,我们总会感慨时光匆匆。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那些委屈与开心都成过往。但秋分告诉我们:不必追悔逝去的半场秋光,因为还有下半场的清朗;不必苛求事事完满,一半清醒一半释然,已是最好的状态。就像秋日的天空,一半是澄澈的蓝,一半是疏朗的云;就像成熟的果实,一半是阳光的热烈,一半是雨露的甘甜。 如今,秋分已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金黄的稻浪与欢歌笑语里,藏着最实在的圆满 。这圆满不是尽善尽美,而是颗粒归仓的踏实,是劳作之后的安宁,是"一半争取"的执着与"一半随缘"的豁达。正如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真正的秋意,是在寒暑交替中找到的平和,是在阴阳消长中悟得的通透。 秋分已至,愿你在这一半一半的时光里:一半披秋阳前行,温暖有力量;一半沐清风徐来,自在且坦荡。不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