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3月前
《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1/2)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想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想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00:00 / 0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6: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篇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的仁德。践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的条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慧,但愿意按照这些话去实践。” 解析 1. “克己复礼”的核心思想 - **克己**:指约束、克制个人的私欲和不当言行,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 - **复礼**:指恢复或遵循周代的礼制规范,即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 孔子认为,仁的本质是通过自我约束实现与礼的和谐统一,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相辅相成。 2. “非礼勿视、听、言、动”的行为准则 孔子提出四个具体实践方向,强调从感官到行为的全方位自律: - **视觉**(勿视)、**听觉**(勿听)、**言语**(勿言)、**行动**(勿动)均需符合礼的要求。 - 这一准则既是对外在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内在心性的修炼,体现儒家“内外合一”的思想。 3. “为仁由己”的实践意义 - 孔子强调仁的实践完全取决于个体自觉,而非外力强制。 - “天下归仁”表明,个人若能克己复礼,便可影响社会,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 颜渊的回应与儒家精神 - 颜渊的回答“请事斯语”体现儒家重视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态度。 - 作为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渊的谦逊与笃行成为后世儒者的典范。 历史影响 “克己复礼”在宋明理学中被进一步阐发,朱熹将其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通过克制私欲恢复天理(道德本性)。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对道德自律与社会和谐的追求,至今仍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参照。#论语 #国学文化 #春暖花开奔你而来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论语》全文 卷六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   羊之(革享)。”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