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9: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6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笑 红2周前
从进艺校学戏那天起,老师就常说:“台上的演员,得先把台下的人做好。”那会儿未必能参透太深的道理,只晓得练功、吊嗓子绝不能偷懒——虽说我做得不算顶好,但心里明镜似的:上了台就得把精气神亮出来,才对得起底下鼓掌的观众。 后来转做主持,再到帮人主持婚礼,接触的人和事渐渐杂了。见过为抢个C位红了脸的,也见过小两口为婚礼排场差点闹别扭的。有人说我“跨界”跨得厉害,其实说到底,都是在跟人打交道:在台上把该说的话说到点子上,让大家打心眼儿里舒坦。 常有人问,现在这行当,是不是得会钻营、会吆喝才能混得开?我倒觉得,世俗这东西,就像戏台子底下的叫好声,有真有假。要是一门心思奔着那几声虚头巴脑的喝彩去,身段容易走形,嗓子也容易喊劈。就像在艺校时,老师从不教怎么讨巧,只说“戏唱得好不好,观众心里有杆秤”。 名利呢,更像戏台上的行头。金盔银甲看着晃眼,可真要穿在身上,得有副好身段撑着。如今网络世界里,见过有人为了流量,今天炒个绯闻,明天编个故事,热闹是挺热闹,可风头一过,就像卸了妆的戏服,皱巴巴扔在那儿,还得劳烦箱管师傅仔细拾掇。婚庆界也一样,有的主持人为多赚点钱,硬给新人加些没必要的环节,反倒让新人迷迷糊糊的。 我见过最踏实的场景,是在乡下一场婚礼上。没什么大场面,就请了村里的乡亲。我站在院子里,看着新郎对新娘直愣愣地说:“以后我走哪儿都带着你。”底下人哗哗鼓掌,那掌声里的热乎劲儿,比任何聚光灯都亮。也见过综艺节目里的素人,踏踏实实地讲自己的故事,没什么华丽辞藻,可眼里的光骗不了人,观众记住的,恰恰是这份实在。 说白了,世俗也好,名利也罢,不是不能碰,全看怎么对待。学戏时练“坐科”,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不管做什么,心里也得有个“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钱能赚,什么钱烫手。 就像上台前总得勒紧腰带、抻抻筋骨,心里那根弦也得常紧着点。不为别的,就为了站在台上时,腰杆能挺直了,说出来的话能落地有声,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眼前那些实实在在的人。毕竟,戏唱完了要谢幕,日子过明白了,才不用回头给自己圆谎……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