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0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江小白2周前
#创作者中心 #创作昌平惊现“硫酸虫”:隐翅虫活跃期需警惕 近日,昌平区多个小区出现隐翅虫踪迹,这种俗称“硫酸虫”的小型甲虫因毒液酸性极强,引发居民担忧。据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及社区卫生中心反馈,隐翅虫虽不主动攻击人类,但其体液含pH值1-2的强酸性毒素,接触皮肤后可能引发严重皮炎,甚至留下疤痕。 隐翅虫:不咬人的“腐蚀者” 隐翅虫体长不足1厘米,形似黑红相间的“飞蚂蚁”,常栖息于潮湿环境,如草地、朽木及垃圾堆周边。其毒液酸性堪比洁厕剂,若被拍打或挤压,毒素会瞬间释放,导致接触部位2-4小时内出现条索状红斑,伴随灼痛、瘙痒,24-72小时后可能发展为水疱、脓疱,甚至糜烂。北京疾控中心提醒,毒液入眼可能灼伤角膜,严重者致盲。 昌平现况:气候异常致虫群扩散 昌平区天通苑、回龙观等社区居民反映,近期在厨房、卫生间及卧室发现隐翅虫。专家分析,今年北京降水偏多、气温偏高,为隐翅虫繁殖创造了条件。尽管隐翅虫在华北地区一年仅繁殖1-2代,但气候异常导致其活动范围扩大,居民需加强防范。 防护指南:四招远离“硫酸虫” 1. 环境治理:定期清理房屋周边杂草、垃圾堆,保持室内干燥,减少隐翅虫孳生地。 2. 物理阻隔:安装孔径≤1.2毫米的纱窗、纱门,夜间关闭强光光源,避免吸引隐翅虫入室。 3. 外出防护:前往公园、郊野时穿长袖衣裤,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减少皮肤暴露。 4. 应急处理:发现隐翅虫时,切勿拍打,可用纸巾包裹后丢弃;若皮肤接触毒液,立即用#科普知识 肥皂水或4%小苏打溶液冲洗15-20分钟,冷敷缓解疼痛,并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趋光性是关键诱因 隐翅虫具有强烈趋光性,夜间常被手机屏幕、台灯等光源吸引。居民应避免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睡前检查床铺,防止隐翅虫藏匿。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史宏亮强调:“隐翅虫本身无害,但错误处理会引发严重后果,公众需提高警惕,科学应对。”灵感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