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深情的作品,诗人以温柔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诗中的“儿时”不只是一个阶段,而是一段永远回不去的梦。开头写到“在山坡上奔跑、在原野上嬉戏”,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纯真的快乐,天真、欢笑、自然,充满生命的光亮。那时候的日子像阳光一样温暖,像清泉一样纯净。 当诗人写到“如今与生活倾诉”,语气忽然转为沉静与感伤。那些过去的笑声、朋友、欢乐,都被岁月悄悄带走,只剩下记忆中的回响。成长让人学会了承担,也让人失去了那份无邪的心。诗人面对现实的忙碌与孤独,只能在记忆里寻找那份最初的快乐与温柔。 诗中多次呼唤“童年啊,童年”,那不仅是呼唤逝去的岁月,更是对那个曾经天真、勇敢、纯洁的自己的呼唤。那份呼唤带着思念、带着不舍,也带着一丝无法抹去的遗憾。诗中提到母亲,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母亲的形象仿佛仍然站在门前,等待着那个撒娇、笑闹的小孩回家。 最后一句“如果童年能回来,我愿再等你一次”,像是一种温柔的祈愿。诗人明知时光不会倒流,却仍然希望那份天真与爱能重新回到心中。整首诗以温柔、朴实的语调,写出了成长带来的失落与思念,表达了人对过去最纯净时光的永恒怀念。这是一首关于记忆、母爱与时间的诗,像秋天的风,轻轻拂过心灵,却久久不散。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我的老屋 又一次,我推开了这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脚步,总是不自觉地放得很轻,很轻。 有人说,人开始怀念过去,是因为老了;我倒觉得,是因为我们终于读懂了过去。 堆满杂物的堂屋里,仿佛还回响着母亲唤我们吃饭的声声催促。厨房的灶台早已冰凉,可我仿佛还能闻到满锅红薯稀饭的清香,感受到夜晚放学归家后,母亲留在锅里的那一碗热腾腾的白面条。还记得小时候在灶膛里烤玉米的焦香,以及年节时分,锅里难得飘出的那点油荤气。 这间低矮的小屋,盛放着关于父亲的记忆——那个晚上,他未说完的叮嘱和牵挂,成了我一生的念想。 从小小的天井仰头望天,儿时的成长记忆瞬间被唤醒。这个角落、那个木柜,都藏着顽皮少年偷吃外公零食的捣蛋往事。 这间小屋曾是我的独立天地,茅草上面铺上竹席的陋床伴夜夜伴我入梦乡,直到母亲叫大声叫我起床上学; 旁边的茅草养猪棚,如今只剩下风穿过破顶的呜咽。小时候,我们最盼的就是猪出栏的日子,那意味着,家里有了一笔收入,下学期的学费又有了部分着落。 老屋虽小虽旧,却为我们撑起了一片从不缺少温暖的天。它老了,像我额上的皱纹,收藏着我们一家所有的哭笑、挣扎与希望。 它是我记忆的根。无论走多远,这根线,都牢牢地拴在心尖上。 我的老屋啊…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