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清福陵(东陵)#旅行推荐官 #历史古迹 @猫姐自驾 @天龙依飞沈阳的东陵即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 始建与竣工: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选中沈阳城东北的石咀头山开始营建福陵,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 - 增建与修缮:顺治年间增建了角楼、衙门、正红门两侧掖门等;康熙二年(1663年)开始改造福陵地宫,还增建了宝城、宝顶及明楼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立“恭建福陵神功圣德碑”,福陵规制基本确定。 建筑特色 - 整体布局:占地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保护区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因地势呈前低后高、南北狭长状,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下马碑、石牌坊、华表、正红门等。 - 民族融合:融合满汉建筑风格,既有明朝规制的严谨,又具满族特色的古朴,如方城将隆恩殿等围在中央,是明清皇陵中颇有特色的形式,隆恩殿等主要建筑殿内屋顶采用无天花板,在梁柱上直接彩绘的形式,反映了满族及东北少数民族建筑特色。 主要建筑 - 石牌坊:是清福陵的引导性建筑之一,造型庄重,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一百单八磴:利用地形修筑的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 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矗立着康熙皇帝亲笔撰写的满汉两种文字的圣号碑,记录着努尔哈赤的功绩。  - 隆恩殿:是福陵的主体建筑之一,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无天花板,梁柱上直接彩绘。  - 宝城、宝顶:宝城环绕着宝顶,宝顶之下便是地宫,是安葬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地方。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清福陵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见证了清朝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清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艺术价值:其建筑设计和雕刻艺术融合了满汉等民族的风格,石牌坊、石像生、隆恩殿等建筑的雕刻和彩绘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 旅游价值:1929年,清福陵辟为东陵公园对公众开放,是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数十万。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