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9
方寸之争:厕所文明五千年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看似微小,却贯穿人类文明五千年的主题——方寸之争:厕所文明五千年。 庄子曾说“道在屎溺”。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择野地而遗,与自然浑然一体。到了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早期粪坑,但多数人还是“天为盖,地为庐”,只有贵族才有简易的排污设施。 时间来到汉唐,农耕智慧在这里大放异彩。汉代陶制厕所模型出土,“厕猪合一”的设计,堪称古代生态农业的典范。长安城内出现了公厕、独厕,但贵族与平民的旱厕却形成了荒诞的对照。唐代长安百万人口,清晨“倾脚头”(收粪人)穿街走巷,自成一道市井风景。 宋元时期,城市卫生开始觉醒。北宋汴京已设专业粪业,出现可移动木质马桶。欧阳修更是留下了“厕上读书”的典故。临安城有专人管理公厕,收费一文,这可谓是早期公共卫生的商业化尝试。 然而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停滞与隐痛。紫禁城有神秘的“官房”,太监持荷叶盖银壶伺候,而市井却是“粪秽盈路”的惨状。清末,上海租界引入抽水马桶,西人视作文明标志,而李鸿章却感叹“华人不习此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初次碰撞。 进入20世纪,卫生革命的序幕缓缓拉开。1920年代,马桶革命在上海兴起,石库门里“72家房客”争抢倒粪站,成为一代人的记忆。195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消灭粪缸,但农村仍建露天茅坑。1980年代,单位宿舍标配蹲坑,而北方公共澡堂门帘后的尴尬,成为特殊年代的集体记忆。 时间来到21世纪,品质革命悄然兴起。2001年世界厕所组织成立,中国加入全球厕所对话。2015年,“厕所革命”写入国家战略,三年改造超7万座旅游厕所。智能马桶盖成“爆买”新宠,无障碍厕所立法推进,青藏高原甚至出现了供氧厕所。 从“雨打芭蕉”的野趣,到五星级商场的智能卫浴,这部长达五千年的如厕变迁史,暗合着人类对尊严的永恒追求。当最后一处旱厕在陕西山区拆除,当第三卫生间成为城市标配,这场静默的方寸之争,终将指向文明最本真的温度。 #厕所 #上厕所 #马桶 #公厕 #厕所文化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9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