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弘一法师:以放下,赴天地 在岁月的长河里,弘一法师如一盏明灯,用“放下”的智慧,照亮世人心灵的彼岸。他曾言:“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这简短话语,蕴含着穿透混沌的哲理,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的本真。 法师早年,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先驱。在音乐、绘画、戏剧等领域,他光芒耀眼,本可在世俗赞誉中沉醉,却毅然转身,放下繁华,遁入空门。不是对尘世绝望,而是洞悉:对名、利、情的过度执着,会化作无形枷锁。想控制掌声永不落、财富永不散,实则被这些“想要”牵着走,身心俱疲。 “放下”,并非消极舍弃,而是一种清醒的超脱。法师在修行中,放下对物质的贪求,一衲衣、一钵盂,极简生活里,寻得心灵大自在。他放下对自我的固执,以慈悲柔软之心,观照世间众生苦乐。当我们执着于“必须怎样”,比如事业要按既定轨迹、人际关系要如预设模样,便陷入了控制的困局。可世间诸事,本就无常,越想抓牢,流失越快。 当“什么都不想要”,并非真的空无一物,而是放下执念后的豁达。此时,天地不再是追逐目标的背景,而成了滋养心灵的怀抱。法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是因为麻木,而是心无挂碍,能纯粹感受自然与生命的脉动。我们若放下对结果的患得患失,专注于过程中的体验,会发现:工作不是为了功成名就的枷锁,而是自我成长的路径;相遇不是为了占有陪伴,而是灵魂共鸣的珍贵瞬间。 在快节奏、物欲横流的当下,弘一法师的“放下”智慧,尤显珍贵。我们被太多“想要”裹挟,焦虑、疲惫丛生。不妨学学法师,偶尔停下追逐的脚步,问问自己:那些拼命想控制的,真的值得用自由去交换吗?试着放下对他人认可的依赖,放下对完美的苛求,放下对“失去”的恐惧。 当我们以“空杯”之心面对世界,会发现,天地本就广阔,阳光从未吝啬照耀,清风一直自在穿行。弘一法师用一生诠释“放下”,不是让我们逃离生活,而是教我们以更轻盈的姿态,拥抱生活的全部。放下执念的枷锁,天地便成了心灵的归处,我们终将明白:最珍贵的拥有,恰恰始于懂得放下 。#弘一法师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孩子期末考砸就不配出去玩?这想法大错特错! 救命!因为期末考砸就不带孩子出门,真的没必要! 弘一法师曾言,孩子与父母的相遇,是天赐的缘分,既似珍贵的礼物,又像命运的试炼。这份羁绊不过短短数十载,童年时光转瞬即逝,待他们长大成人,终将独自承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投射着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举一动,深深烙印在孩子的生命轨迹里。7岁前,家是孩子的整个世界;7到12岁,家是夜幕降临时的温暖港湾;13到18岁,家成了周末短暂的归处;18到23岁,寒暑假成了与家重逢的时光;而毕业后,相聚的日子只剩下春节的匆匆一瞥。时光悄然流逝,我们却常因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渴望。 请放下焦虑吧!别再执着于那小小的成绩单,不妨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视角,倾听孩子心中对世界的奇妙幻想。这场母子间的缘分,恰似一场漫长的目送,我们看着他们渐行渐远,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此刻,多给他们一些温暖的拥抱,未来才不会留下遗憾。 那些搁置的旅行计划,或许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温柔提醒:教育不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百米冲刺,而是与孩子携手漫步的旅程。在这过程中,我们静静欣赏他们眼中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悉心守护他们内心的纯真与热忱。#人生是一场修行 #修心修行 #考试那些事 #自我修行 #亲子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