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64
《论语》学而篇第12节刘宝楠注解 論語正義 清 劉寶楠 撰 有子曰: 【〔注〕孔子弟子有若。】 「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注〕鮮,少也。上,謂凡在已上者。言孝弟之人必恭順,好欲犯其上者少也。】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正義曰:阮氏元《論語解》:「弟子以有子之言似夫子,而欲師之,唯曾子不可彊,其餘皆服矣。故《論語》次章,即列有子之語在曾子之前。」案:曾子不可強,非不服有子也。特以尊異孔子,不敢以事師之禮用之他人。觀曾子但言孔子德不可尚,而以有子無微辭,則非不服有子可知。當時弟子唯有子、曾子稱子,此必孔子弟子於孔子沒後,尊事二子如師,故通稱子也。至閔子騫、冉有各一稱子,此亦二子之門人所記,而孔子弟子之於二子仍稱字。故篇中於閔、冉稱字,稱子錯出也。 「其爲人」者,《尚書·大傳注》:「其,發聲也。」《周官·典同注》:「爲,作也。」並常訓。《禮運》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之也。」「孝弟」者,《爾雅·釋訓》:「善父母爲孝,善兄弟爲友。」此文不言友言弟者,友是兄弟相愛好,此則專指爲人弟者,不兼兄言也。《賈子道術》云:「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爲孽;弟敬愛兄謂之悌,反悌爲敖。」「悌」即「弟」俗體。《論語釋文》云:「弟本作悌。」皇本、高麗本,亦作「悌」,並從俗作也。「好犯上」者,《皇疏》云:「好,謂心欲也。」《爾雅·釋詁》:「犯,勝也。」《說文》:「犯,侵也。」「鮮」者,鄭注云:「鮮,寡也。」此本《爾雅·釋詁》。《說文》:「尟,是少也。」尟是正字。鮮,魚名,出貉國。叚借字。時世教衰,民知德者鮮,故孝弟之人容有犯上,故云「鮮」也。……#国学文化 #四书解读 #论语解读 #儒家 #论语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20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八、子夏①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②,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今 译 子夏问:“古诗说‘美妙的笑容,双颊多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多妩媚啊;粉白的底,再画上五彩的颜色啊’,这三句指的是什么?”孔子说:“这是说画画先把白底抹好,然后再加上五彩的颜色。”子夏说:“是不是如同人要先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来修饰呢?”孔子说:“卜商呀,你这番话启发了我,像这样就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 引 述 春秋时代,人们喜欢委婉地通过《诗经》的篇章,来抒发自己的心意。那是一个诗的时代,大家诗兴十足,而且善用诗歌来表达情感。诗的素养很高,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特色。 子夏从彩绘要先打底,联想出人的忠信是美德的基础。难怪孔子十分赞赏,说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谈论《诗经》的内容了。学习孔子的言论,比喻和象征是十分必要的素养,子夏应用得十分巧妙,实在难得。 生活智慧 (一)凡事有先有后,不应该先后颠倒。而且有本有末,不能够本末倒置。先打底后加绘彩画,相当于以仁为本,才可以讲求礼仪。缺乏诚意,那就是礼多必诈。 (二)人应该先以忠信作为基础,然后通过礼的形式,来展现文雅的举止。基础稳固,表面的礼节自然感人,否则形同虚设,令人生疑,甚至于心生厌恶,反而产生负面的效果。 (三)读书明理,必须用心领悟。不能望文生义,专门在文句上面下功夫。字里行间的含意,有时候比文句本身更重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力和领悟力,才能读出书中的真正道理。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