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30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4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荒芜的精神世界 「2025.9.21 周日」 当今的孩子到底受到了怎样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设有“德育处”,现在有一个更时髦的名字:学生发展中心。所谓“德育”,主要就是管束学生遵守各种校规校纪,是以教学为中心并为教学服务的,说白了是为考试成绩服务。只要有利于提高成绩,什么事可以做;只要不利于提高成绩,什么都不能做。德育工作就是制订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实行量化考核,违反了扣个人分,扣班级分,最终扣班主任绩效。班主任总有被扣急眼的时候,于是辱骂、体罚、霸凌就发生了,冲突、投诉、舆情、处罚也随之发生。 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教育方面,形式大于内容,有面子没里子,几乎不会走心,更不会触动灵魂。爱国是很重要,但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没有直接关系;人生观价值观也很重要,但只要不影响学习成绩就先凑合吧,反正社会都价值多元了。学校和老师不可能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刻地塑造你的灵魂和人格,也不可能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思考、实践,因为这些都无法有效考核,不能体现办学成绩和教育政绩。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传承方面,语文学科教学应该最具优势,然而当下语文教学是肢解课文、亵渎语言,是跟在数理化屁股后面刷题,教师都不能感悟诗文的文化内涵,谈何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根源在于,就算费那么大劲去做了,成绩不见得提高,教学效益太小,不如省下时间刷刷题考考试提分快。政治、历史等学科,可想而知。 话又说回来,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真不是学校一方的事,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当下社会就不用说了,说家庭吧。家庭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景,然而,学段越高,孩子在校时间越长在家时间越少,即使孩子好不容易回到家,家长们都跟孩子聊什么呢?学习,学习,学习!什么尊老爱幼、孝敬礼仪、勤劳节俭,这些过时的东西通通不重要。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夫妻俩把儿子成功送进清华又到美国工作定居,可是儿子十多年不跟父母联系,并把微信电话拉黑,母亲反复道歉苦苦哀求,儿子始终不依不饶,理由是,父母曾经反对儿子跟当时的女友交往。 教育的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太久了,而且还要延续下去。这社会就是由一代一代人撑起来的,所以你会突然发现:人变了,几年就换一茬,一茬人一个样;年轻人不结婚了,不生孩子了,甚至恋爱都不谈了;你无法跟人沟通了,甚至很难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了。 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断流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荒芜了,我们的灵魂丢了。#说真话 #正能量 #教育热点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