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 月映千载,诗韵流长——邂逅古诗词中的那一轮明月#共赏古诗词里的月 #文化 #每日分享 #文学 仰望夜空,一轮明月,清辉依旧。它高悬于唐诗宋词的苍穹,照亮了千年的情感与哲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循着诗的脉络,去触碰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月光。 月是故乡明 · 千里寄相思 李白在床前霜色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举一低头,便是游子心中最朴素的乡愁。而杜甫在战乱离散中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月光染上了浓得化不开的怀念。张九龄的相思则更为辽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轮月,连接起天涯与咫尺,成为我们共享的浪漫。 月照边关寒 · 千秋家国梦 当月光洒向边塞,便多了几分苍凉与雄浑。王昌龄笔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见证了千年征战的悲壮。李白的《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勾勒出一幅云海托月的壮阔画卷,映照着戍边将士的孤寂。 月伴幽人独 · 山水有清音 对于隐者,月是静谧的知己。王维在竹林中抚琴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色成了他清幽生活的唯一见证。孟浩然泊舟江畔,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水中的月影,仿佛在温柔地抚慰着旅人的孤寂。 月悟人生谛 · 圆缺总关情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发出一声穿越时空的叩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以月的永恒,照见人生的代代相传。而苏轼在中秋之夜豁达释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将月的圆缺,升华为对生命缺憾最温暖的接纳。 月送离人去 · 晓风残月情 在离别的渡口,月是凄清的背景。柳永笔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乎定义了此后所有的别离场景。李商隐则感月之寒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让月光也浸透了相思的凉意。 月问今古事 · 天地一孤轮 最终,李白将酒对月,发出终极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轮明月,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在永恒的静谧中,照见自己的来处与归途。 这轮月,从《诗经》的河畔升起,拂过盛唐的楼阁,浸过宋时的烟雨,最终落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它不言,却阅尽了悲欢;它不语,却道尽了沧桑。 今夜,当你抬头,看见的仍是那轮千古明月。不妨轻声问自己:在你的故事里,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