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3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道德经智慧 #奇门遁甲 《道德经》第23章 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话多语失,另外也耗损肺气。 “飘风”为吹得很猛烈的狂风,“骤雨”为来势迅猛的暴雨,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因为自然界在某一时间段内,积蓄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可持久的原因。是谁使它这样的呢?是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2、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认为统治阶级应少发政令、或朝令夕改、才符合自然规律,类似思想在第十七章:“悠兮,其贵言”,就是不轻易发号施令,体现贵言,反对过度干预或控制,丧失创造力。用“飘风”“骤雨”来比喻暴政或强制推行的政策,看似猛烈,但却难以持久,强调暴力方法,违背自然之道,天地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老子通过自然现象与人事的类比,说明了“道”的运行规律。选择用“飘风”“骤雨”来施政,结局是不可持久的,当然也是失败的。 3、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道、德、失的涵义层次: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规律和法则。“从事于道”意指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不妄为。 德:是“道”在人世间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人的高尚品格和德行,“从事于德”意指善德、谦卑包容。 失:即“失道”和“失德”,是指背离了自然法则和人的本性,表现为暴力、妄为、多欲、欺诈等等。 所以追求道的人,就与道同行,追求德的人,就与德者同行,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为猛兽.。老子的思想比现代“吸引力法则”更为深刻,“吸引力法则”往往强调,想什么来什么,而老子强调的是,做什么,就是什么,就来什么。 这句话是本章的核心句,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智慧。你追求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你的行为,本身就决定了你的归宿。这是一种天人感应、同频共振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4、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此句为帛书版) “乐得之”这个“乐”字,用的非常好,传神,它表明的是,同道者之间,是双向而行,是愉悦的,自然而然的相互吸引,道或德,很愿意接纳与他一致的人;那么,失道、失德的人,“道”终将会抛弃他。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失“信”者,终究不被人信任,所有的诚诺,最后都是空话,谁还会信呢?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99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1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62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