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锕森_1周前
#央视新闻直播间 #潮州 #中秋 #烧瓦窑 #习俗风俗潮州中秋烧窑(又称烧瓦窑、烧蚁窑)的由来与历史传说和民俗寓意密切相关,以下是其主要起源和传承背景: 1. 抗元起义的历史渊源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对潮汕地区实行残酷统治,如每三户或五户人家需供养一名元兵,甚至新婚女子头夜要先与元兵同房,百姓苦不堪言。为反抗压迫,潮汕人民相约在中秋之夜以烧瓦窑的火光为信号,统一起义。起义者将写有“杀”字的纸条藏在月饼馅中传递信息,中秋夜瓦窑火焰冲天,成为起义的烽火信号,最终推翻了元朝在当地的部分统治。起义成功后,为纪念这一事件,烧瓦窑的习俗被保留下来,成为潮汕地区中秋节的传统活动,象征着团结一致、反抗压迫的精神。 2. 民俗寓意的演变 驱蚁辟邪:潮州话中“瓦”与“蚁”同音,烧瓦窑寓意烧掉“蚁巢”,祛除蚁害,保佑家中来年无蚂蚁侵扰。同时,古人认为火能驱赶邪祟,瓦窑的火焰可保佑一方平安,有辟邪纳吉的含义。 祈福兴旺:随着时间推移,烧瓦窑的寓意逐渐丰富,火焰越高越旺,象征生活、事业红红火火,家族兴旺发达,寄托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生活美满的期盼。 3. 文化传承与延续这一习俗在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等地)的乡村广泛流传,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每年中秋,村民们会用砖瓦搭建高大的瓦窑,夜晚点燃后撒盐助燃,产生绚丽的火焰和爆裂声,场面壮观。烧瓦窑不仅是一种视觉盛宴,更是潮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潮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如今,烧瓦窑已被列入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展示潮汕文化魅力的独特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7
谢知知1周前
潮汕蚁窑文化即“潮汕中秋烧瓦窑”习俗,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被视为潮州人过中秋佳节的标志性活动。 起源传说 ●纪念起义:相传元朝末年,中原人民为反抗残暴统治,相约中秋夜以“烧塔”烟火为信号起义。此后,这一习俗在潮汕流传,成为对先辈抗争精神的纪念。 ●祛蚁祈福:潮州话中“瓦”与“蚁”同音,烧“瓦窑”被赋予烧“蚁巢”寓意,认为能祛蚁害。人们觉得中秋烧窑可烧死蚂蚁,让家居清净,还会抛撒粗盐祈愿生活清净、五谷丰登。 活动流程 ●前期搭建:提前几天开始搭建,过去用瓦片搭建,如今多用红砖。砌成类似圆锥体,顶部有孔洞,砖与砖间留缝隙,像镂空空心塔,内部堆满木炭、柴火。如浮洋镇刘厝村的瓦窑主体由红砖层层堆叠,大园村的瓦窑由138层砖块和38层瓦片堆砌。 ●点燃窑火:中秋夜点燃窑内柴火,初期火小,人们用喷雾器喷煤油助燃。燃烧中还会喷洒煤油、投掷盐包,让“火舌”喷出、火星飞溅,发出“噼里啪啦”声,场面壮观。 文化寓意 ●生活期盼:通红窑火与飞溅星火象征日子红红火火、顺遂兴旺,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团结精神:搭建过程需众人参与,如大园村瓦窑由全村村民齐心协力搭建,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传承发展 ●申遗保护:一些地方的烧瓦窑活动已成功申报非遗项目,如大园村“烧瓦窑”成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更好保护和传承。 ●融合创新:如今融入现代元素,如刘厝村在烧窑时会使用大风力鼓风机、音响、光束灯等设备,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也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参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