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呵呵3周前
#热点 #上热搜 #创作灵感 #蓝天碧水常相伴!“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藏着咱日子里的“小幸福” 抬头是更蓝的天,河边能放心遛弯,买菜时敢选本地水培蔬菜——这几年身边的“绿色变化”,不是错觉。9月19日国新办发布会交出的“十四五”生态答卷,把这些“体感幸福”变成了实打实的数据,也让人看清:美丽中国建设不是“空口号”,而是落在咱生活里的“实在事”。 污染防治的“硬骨头”,啃得有成效。以前京津冀冬天常被雾霾裹着,现在PM2.5浓度比2020年降了18%,汾渭平原降了20%,蓝天成了“常客”;3000多条黑臭水体消失,以前捂鼻子走的河,现在能看见鱼游;就连土壤安全也有了保障,132个重点县查清了重金属污染源头——这些变化,让“呼吸放心、喝水安心”从期待变成了日常,也难怪百姓生态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更难得的是,环保没拖经济的后腿,反而成了新动力。煤电、钢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风电、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涨了三四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也拿到了更多环保“通行证”。就像给企业发了“绿色导航”:污染项目卡得严,绿色项目跑得顺。还有100多个生态项目拿到2000多亿金融支持,5000多项环保科技成果落地,这哪里是“要环保不要发展”,分明是“靠环保促发展”,让经济透着“绿意”往前走。 咱们不仅顾好自家“一亩三分地”,还帮着全球护生态。办生物多样性大会、设“昆明基金”,推动全球一起保护动植物;绿色“一带一路”让更多国家用上清洁能源,碳市场规模全球最大——中国的生态担当,不是说说而已,是真金白银的行动。 如今“十四五”的生态账已算清,“十五五”还要接着干。从“盼蓝天”到“享蓝天”,从“治污染”到“促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每一步,都在给咱日子添“幸福感”。这答卷,咱老百姓认,也盼着未来的日子,更绿、更亮、更舒心。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头条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5年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晒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清晰展现了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 “十四五”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正成为生活的常态。 污染防治攻坚战捷报频传。蓝天保卫战中,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18%、10%和20%,“雾霾围城”的困境逐渐成为历史。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排污口“查、测、溯、治”,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清岸绿的美景日益增多。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为土地安全筑牢防线。 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30%,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展望未来,美丽中国建设将持续发力,加快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10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7: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