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1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7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1912年8月,大总统袁世凯钦点3位教育部兼任科长周树仁、许寿裳、钱稻孙。任务是研拟国徽图案。鲁迅当时在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教育部监事,主管社会、文化、科学、美术等事宜,所以承担国徽的设计任务也顺理成章。 1912年8月28日的《鲁迅日记》中记录“与稻孙、季市同拟国徽告成,已交范总长,一为十二章,一为旗鉴,并简章二,共四图。”很快,这一版国徽就得到批准,并颁行全国,成为中华民国的正式国徽。历史上把它叫做十二章国徽或者嘉禾国徽。嘉禾国徽的设计理念十分复杂,概括起来说,就是设计者认为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所有传统美德。用今天的话说,家和国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它的外观设计十分紧凑,显然也参考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国徽样式。这是民国20 年,也就是1931 年发行的¥1银币上的国会。同时,嘉禾国徽还大量使用在政府公文上,印制在驻外领事馆文件上。1926 年,在外国银行林立的上海外滩,中国人自己的金城银行大楼落成,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大楼主人周作民先生特意在正门的门楣正中雕造了嘉禾国会。这座大楼现在还伫立在繁华的上海外滩,门楣上的嘉禾国徽依旧保存完好。这座大楼就是位于今天上海市江西中路200 号的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大楼。同在上海的北京东路280 号盐业银行大楼的门楣正中,同样也雕造了嘉禾国会。大家熟知的四行仓库是上海当时四家华资银行共建的仓库,金城银行和盐业银行就是其中的2家。这两处镌刻在百年大楼上的国徽,目睹了上海滩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次的运动,但今天依旧赫然在目,他们继续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