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熊宇7月前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地点在上海。这场战役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中国军队最终失利,但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信息: 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为日军的进攻目标。 1937年8月9日,“虹桥事件”成为淞沪会战的导火索,日军以此为借口增兵上海。 中国军队决心保卫上海,蒋介石发布自卫抗战声明,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战役过程: 1.第一阶段:中国军队的攻势作战(8月13日 - 9月中旬)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反击,重点进攻虹口和汇山码头。 尽管英勇作战,中国军队未能取得预期战果,伤亡惨重。 2.第二阶段:防御作战(9月中旬 - 10月26日) 中国军队转入防御,在宝山、罗店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阵地战。 日军增兵并发动总攻,宝山等地相继失守。 3.第三阶段:撤退阶段(10月26日 - 11月12日) 大场镇失陷后,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谢晋元部在四行仓库进行了著名的阻击,掩护主力撤退。 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会战结束。 战役结果: 中国军队投入约70万兵力,伤亡25至30万。 日军投入近30万兵力,伤亡4至9万。 上海被日军占领,但中国军队的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为中国沿海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内迁争取了时间。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00:00 / 16: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9
00:00 / 5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1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96
安鑫垚6月前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日本妄图通过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迫使中国屈服。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使战争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打破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企图,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为中国长期抗战赢得了时间。淞沪会战的激烈战斗和巨大牺牲让全国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民族凝聚力。各地民众纷纷组织起来,支援前线,捐款捐物,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热潮,为抗战的长期坚持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会战期间,中国政府组织了沿海工业的内迁。大量工厂设备、技术人员和物资得以转移到西南、西北等大后方,为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支撑和军事工业发展保存了实力,为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力量,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后来争取国际援助和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淞沪会战将日军由北向南的进攻方向引导为由东向西,使日军沿着长江流域逐步推进,从而打破了日军原先的战略部署,使中国军队能够在战略上进行更有利的布局,利用大后方的地理优势进行长期抗战。#淞沪会战
00:00 / 2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5
00:00 / 05: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7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