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广4周前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里面的一段话,每每读之都会深有感悟,且深以为然。 闲暇无事时总会胡思乱想,偶尔还会勾起许多儿时回忆。不是说童年时代有多好,而是那时候的生活确实很开心,起码那个时候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多大的学习压力,更没有什么来自于诸多方面的精神压力。家庭人口多,生活条件差,粗茶淡饭管饱,衣能蔽体且保暖,居能容身有屋住,家徒四壁,读书只能靠课本,学知识也只能仰仗学校老师所授。老师教啥我就只能学啥,他们不教我就无学。不过在那个年代似乎没人觉醒,(即便有人觉醒了也不会和我们这些小孩子说)我还要加个“更”字,懵懵懂懂,随帮唱影。学生怕考试,我也是一样的,每到考试前期我都会突击复习,可效果并不佳,好在那时候是读书无用论在左右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不易学习成绩论英雄。 在学校学不到知识心里空落落的,想学知识又不知从何入手,因为除了课本,家里根本无书可读。后来我总在想,我们这一代人是被彻底耽误的一代,干事没本事,搞人却着实有一套。打砸抢那一段我们还小,算是眼见了,却没参与,可那些成熟早的同龄人却实实在在的感同身受的学到了大哥大姐们破坏性的本事。他们说不上有多恶,但绝非善类,因为一旦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真的会孤注一掷,不择手段的进行报复。有人问:这个时代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我总会非常肯定的回答:坏人变老了。如果真的有老人变坏一说,那么变坏的老人一定是被某种外在的因素所逼,不变坏就会被欺压,不变坏就会无法生活。而坏人变老却是客观事实。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一切都在构建摸索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造就了一些打砸抢的坏分子也就理所当然。后来随着大环境的改变,那些所谓的坏人销声匿迹,换了新马甲消失在经济开发的大潮中。没了生存的,他们也就无法作恶,即使想作恶,也只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单打独斗,兴不起什么风浪。再后来这批人都老了,老了就要充分利用这一身份,倚老卖老就成了那些原本很坏之人所仰仗的资本。所谓“我就坏了,你能奈我何?” 哈哈,不是说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道,自有天报吗!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7: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