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1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08: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8: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论语》季氏第十六.0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今译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出兵讨伐颛臾。"孔子说:"冉求啊!这岂不是你的过失吗?那颛臾,从前我们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在鲁国境内,也是鲁国的属臣,为何要讨伐它呢?"冉有说:"这是季孙想要做的,我们两人本来都不同意。"孔子说:"冉求啊!从前周任说过:'担任一项职务,当尽力去做,如果不能恪尽才力,便当辞去那职位。'譬如扶导盲人,到了危险的地方不扶持他,快跌倒了不扶住他,那又何必要扶导盲人的人呢?况且你这话也说错了,好比老虎、野牛从栅栏里跑掉,龟和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不是管理的人失职,那又是谁的过失呢?"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域郭坚固,又靠近季氏的私邑费县,现在不攻取,后世必定成为子孙们的祸害。"孔子说:"冉求啊!君子最讨厌的,就是不说自己的贪欲,还要为自己说些掩饰的话。我听人讲过,一个诸侯国或卿、大夫的家,不愁财富少,只愁财富不能平均,不愁人民少,只愁上下不能相安。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人民和谐相处,就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安定,就不会倾覆。能够如此,远方的人如果还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文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安顿他们。现在仲由和冉求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来屈服,却不能招致;国家分离瓦解,却不能保持完整;反而想在国内发动战争,我恐怕季孙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国君的屏风之内哩!" #论语遍地开花 #读书成长 #既来之则安之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侵略者的遁词 现在讲到正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另一段鲁国的季家,已经说过多次,不再介绍了。当孔子时候,季家三兄弟将政权、军权、经济权都掌握在手里。虽然还不敢推翻鲁国的王朝,而鲁国的国君等于是傀儡。这次季家准备去侵略颛臾这个小国家。孔子的学生冉有,在季家等于是文人而兼武职带兵的,是季家的家臣。因此这一天和子路两个人来看孔子,向孔子报告,季家将有事于颛臾。这句话在古人的文章很简单,其实事情并不简单。冉有与季路为什么来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季家有侵略这个小国的野心,想并吞颛臾。但是他们两个人受了孔老夫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材生,内心的看法,觉得季家这件事不对,而且做出来了,一定要挨老师一顿骂。可是这两个人到底不是孔子,季家这样做,似乎也未尝不可,并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两个人来试探孔子的意向,两个人很妙,很滑头的联合起来看孔子。当然一开头不敢报告这件事情,先说一些别的事,最后才顺便提起,说季家将对颛臾有事情,有问题。到底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没有讲,完全外交辞令。 孔子是明白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告诉冉有,叫他的名字,冉求!这件事情,恐怕你太过分了,要不得的,这是一种很大的罪恶。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当时在中国东方的边疆,还没有开发的民族,由他管理,而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包括在中国的版图以内,是社稷之臣(那时所讲“社稷”这个名词,等于现在的国家;那时所讲的“国”,等于现在的地方单位)。这里孔子是说颛臾这个国家,也是周天子所领导的天下的一分子。“何以伐为?”怎么可以出兵去打他,侵略他,企图吞并他的土地呢?这里称“伐”,是因为古代战争的名称,因性质而不同。征与伐是有分别的,所谓伐是对方不对,或者下面叛变,出兵去打他,称为讨伐。所谓伐罪,他有罪才可讨伐。颛臾根本是先王所封,有他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是东蒙之主,而且没有错,不过现在衰落了,怎么可以出兵去讨伐他?没有这个道理。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这是冉有在推卸责任。他本来是怕挨孔子的骂,先来备案的。他说,这没有办法,我们的老板要这样做,我跟子路两人,实在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吃人家的饭,不听人家的怎么办?其实这是冉有推卸责任的话,这里我们有两点可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6
00:00 / 1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