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人生滋味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中秋节 #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全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通过由幻想飞升到留恋人世的思想感情的抒写,凸现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又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进而提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现了词人对分隔异地的亲人的深切思念。词篇风格爽朗,转折灵动,语言自然,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①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月何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此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玩赏着自己的清影,天上哪里比得上人世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②注释 ⑴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⑵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⑶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⑷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⑸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⑹胜:承担、承受。 ⑺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⑻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⑼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⑽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⑾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⑿何事:为什么。 ⒀长向:总是在。“长”指有长时间,长期的意思,又可引申为总是,长久以往。“向”是介词,意思是在。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⒄共:一起欣赏。 ⒅婵娟:指月亮。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2
00:00 / 1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6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61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白话译文 【序言】 丙辰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我通宵畅饮,直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苏辙(子由)的思念。 【译文】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城阙里,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那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清寒。 我在月下翩翩起舞,清影随人,天上哪里比得上这温暖的人间呢?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心事重重无法入睡的人。 明月啊,你不该总有什么怨恨吧,可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变得如此圆满? 世上之事,本就有悲欢离合,天上之月,自然也有阴晴圆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只希望我所思念的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首词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并以一种乐观、超脱的智慧,教会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人生和解。它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更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座不朽丰碑。 #古诗词的魅力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4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