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烔萱1年前
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课文动画 《竹节人》是一篇充满童趣和回忆的散文,以下是对它的解析: 一、主要内容 文章围绕“竹节人”,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趣事。 作者详细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包括材料的准备和制作的步骤。孩子们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给它们装上武器,赋予它们各种造型。在课桌上、在课间,孩子们尽情地玩着竹节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文章还描写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后,自己偷偷观察老师玩竹节人的场景,增添了一份诙谐和趣味。 二、主题思想 1. 怀念童年生活:通过对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简单的材料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2. 赞美创造力和童趣:竹节人的制作和玩法体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童趣。他们在没有现成玩具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并且创造出各种玩法,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对生活的热爱。 3. 反思现代教育:在回忆童年游戏的同时,也让读者反思现代教育中对孩子创造力和童趣的重视程度。如今的孩子们虽然有丰富的玩具和电子产品,但可能缺乏像制作竹节人这样动手动脑、充满乐趣的活动。 三、人物形象 1. 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积极参与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在游戏中展现出团结协作、竞争进取的精神。孩子们对竹节人的热爱,反映了他们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 2. 老师:看似严厉,实则有着一颗童心。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后来又在办公室里偷偷玩起竹节人,这一情节展现了老师可爱的一面,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生动幽默: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使文章充满了童趣和幽默感。 2. 叙述富有画面感:文章对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场景描写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清晰地看到孩子们在课桌上激烈战斗的画面。 3. 结构严谨清晰:以竹节人为线索,从制作竹节人到玩竹节人,再到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19: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6: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0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