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战争背景与起因 19世纪初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海外市场推销商品并获取原料。在对华正常贸易中,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英国处于巨额逆差不利地位。为扭转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灾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发动战争,其根本目的在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 主要经过与关键战役 1840年6月,英国远征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正式爆发。英军凭借坚船利炮的军事优势,沿海北上,相继攻陷浙江定海,并进逼天津大沽口,震动清廷。 道光皇帝由主战转向妥协,将林则徐革职,改派琦善谈判。但战事并未停止,1841年,英军攻占虎门,水师提督关天培壮烈殉国。此后,英军扩大侵略,攻占厦门、浙东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地。清军虽在吴淞口(陈化成力战牺牲)、镇江等地进行了英勇抵抗,但终因装备落后、战术僵化以及清廷战和不定而接连失利。1842年8月,英军舰队长驱直入,兵临南京城下。 💎 结果与深远影响 清政府在军事失利后被迫求和。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予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2100万银元;协定关税等。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独立自主的地位严重丧失。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这场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希望以上简介能帮助您清晰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概况。如果您对某个具体细节,如某场战役或条约的某方面内容感兴趣,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勿忘国耻 #历史故事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创作灵感 #历史 #涨知识 #科普 #历史动画 历史动画第18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29日)是英国对清政府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背景 • 国际背景: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急需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 • 中国背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国家由盛转衰,内部起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矛盾突出,且长期闭关锁国,科技、思想落后,军队武备松弛。 • 英国背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政权,推行殖民掠夺政策,工业革命使其占据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确立了海上霸权。 • 鸦片贸易:中英贸易中,英国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处于逆差,为扭转局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大肆向中国倾销鸦片,导致大量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战争起因 • 虎门销烟: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二万二百八十三箱,彰显了中国禁烟的决心。 • 林维喜案: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与当地村民斗殴,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凶手,遭其拒绝,此事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战争经过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战争开始。英军进犯广东未逞后北上,袭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抵达大沽口要挟清政府谈判。道光帝派琦善到广州议和,英军却趁机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并强占香港。1841年,道光帝下诏宣战,派奕山率军抗英,但奕山战败乞和,签订《广州和约》。1841年7月至1842年,英军相继攻占厦门、定海、镇海、宁波、吴淞、上海、镇江,进逼南京。 战争结果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五个通商口岸,并割让香港岛。 战争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暴露了清朝的腐败和虚弱,促使部分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寻求改革方法,开展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0:00 / 16: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75
00:00 / 1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4
抗日战争--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 年 9 月 14 日 - 10 月 14 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一次重要会战。这是一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会战,挫败了日军的战略企图。,日军企图消灭第九战区主力,打开进攻西南的门户,以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中国军队则是为了抵御日军侵略,保卫长沙及周边地区。当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急于寻找突破口。, 日本侵华的政治野心以及妄图控制中国资源的经济目的,促使其不断发动进攻。1939 年 9 月,日军第 11 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部队,向湘北、赣北、鄂南进犯。日本为配合德意在欧洲的攻势,急于在中国战场取得进展。日军指挥官为冈村宁次,中国军队指挥官为薛岳。日军投入约 10 万兵力;中国军队投入约 24 万兵力。 日军装备先进,有飞机、坦克、火炮等;中国军队装备相对落后,以步兵武器为主,重武器较少。日军从湘北、赣北、鄂南分三路进攻;中国军队沿新墙河、汨罗江一线构筑阵地,分兵阻击日军。主动进攻阶段(9 月 14 日 - 9 月 26 日),日军的核心目标是快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中国军队是阻滞日军进攻;相持阶段(9 月 26 日 - 10 月 2 日),双方陷入相持,日军试图寻找突破口,中国军队坚守防线;战略撤退阶段(10 月 2 日 - 10 月 14 日),日军因补给困难等原因撤退,中国军队追击。新墙河战斗,9 月 18 日 - 9 月 22 日,地点在新墙河一线,日军投入约 3 万兵力,中国军队约 5 万兵力。战斗过程激烈,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多次强渡新墙河均被击退。结果中国军队成功阻滞日军,为后续防御争取了时间。中国军队取得胜利,日军被迫退回原防地。史料记载,日军伤亡约 2 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约 4 万余人。对中国而言,增强了抗战信心,稳定了国内局势,提升了国际地位;对日本来说,战略企图受挫,速战速决计划再次破灭。此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能力,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中国军队在战术上采用了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等策略,有效消耗了日军;日军因情报失误、兵力分散等导致进攻受挫。, 这是抗战相持阶段的一次重要胜利,为后续的抗战奠定了信心基础。此战彰显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抗日战争#第一次长沙会战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