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盘古 #老家河南 当盘古被“籍贯”绑架:别让历史常识在流量中失守 “盘古是河南泌阳人”“不对,盘古明明是南阳的”——当这些言之凿凿的“论断”在短视频平台流传,当一位博主站在所谓“盘古墓”前夸夸其谈,我们不得不警惕:一场关于神话与历史的常识性闹剧,正在流量的裹挟下愈演愈烈。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是华夏文明对宇宙起源最浪漫的想象。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具体的地域划分,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籍贯”概念,甚至在盘古以身化万物之前,连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尚未成型,更遑论“河南”“中国”这样的后世地理与行政划分。那些给盘古硬安上“泌阳人”“南阳人”身份的言论,本质上是将神话传说降格为地方营销的工具,用现代的地域思维去切割远古的文化根脉,既是对历史常识的无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 这种胡编乱造的危害,从来不止于“闹笑话”。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头,它承载着集体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当盘古的身份可以被随意嫁接给某座城市,当严肃的文化话题被简化为“抢名人”的闹剧,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对文化本真的感知。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类内容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很可能误导那些缺乏历史常识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让他们误以为“神话可以随意解读”“历史可以按需篡改”,长此以往,严谨的历史观、文化观将在浮躁的流量生态中逐渐崩塌。 尊重历史,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始于对常识的坚守,源于对文化的敬畏。盘古不需要“籍贯”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就像我们不需要用胡编乱造来博取关注。那些试图用“名人故里”博眼球的行为,终究是对文化的短视消费;那些挑战大众认知的“低级错误”,也必然会被历史和常识所驳斥。 流量可以制造一时的热度,但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别让盘古在现代的“籍贯之争”中迷失,更别让我们的文化记忆,在这场荒诞的闹剧中变得面目全非。守住常识的底线,拒绝历史的篡改,这不仅是对古人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自己文化根脉的守护。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8: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8: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