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必背小古文 司马光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 年少聪慧:七岁时听闻《左氏春秋》便爱不释手,能讲出其中要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展现了他幼时的机智。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 仁宗年间:先后任奉礼郎、并州通判、同知谏院等职,曾就官员任免、边境防守、宫中礼仪、册立继承人等事劝谏宋仁宗。 • 英宗年间:宋英宗即位后,司马光数次上书调节英宗与皇太后之间的矛盾。在“濮议之争”中,司马光坚持认为宋英宗应称宋仁宗为父,称濮王为“皇伯”。 • 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时,司马光认为新法存在弊端,多次上书反对,与王安石结怨,后请求外任,在洛阳专心修撰《资治通鉴》。 • 哲宗年间:司马光任陈州知州,后改任门下侍郎,他上书建议更改法令制度,朝廷采纳其建议,废除了一系列新法。 主要成就 • 政治成就:历经四朝,官至宰相,他为官清廉,心系天下,敢于直言进谏,针对朝廷中的种种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革措施。 • 史学成就:主持编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涵盖16朝1362年历史,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借鉴。 • 文学成就:反对辞藻堆砌,提倡“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其文风格平实,简洁明了,如《训俭示康》通过列举事例,阐述了节俭的重要性。#动画故事 #司马光 #三年级语文 #动画小短片自制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华夏文化#祖师爷文化#中国史学家祖师爷爷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世称谏水先生。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在河南光山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过人,博学强记,七岁已能背诵《左氏春秋》,这一年发生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让他名震京师。司马光十五岁以前随父亲宦游各地,耳濡目染,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当时的很多名士都很赏识他。公元1038年,司马光20岁,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等职。公元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官隐居洛阳十五年,专心编撰《资治通鉴》。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回到朝廷,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八个月后病卒。被追封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从祀孔庙,称先儒司马子。在历史上,司马光曾和孔子、孟子一同被奉为儒家三圣人,他在史学、经学、哲学、文学乃至医学方面都有研究,其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自三家分晋,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写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后世的史学家对《资治通鉴》的评价极高,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侍君,下无以治民”。清代的大史学家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司马光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祖师爷。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6: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8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