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倩19652月前
60岁的精气神,你给几分?源于选择 人到中年,很多人认为可能是人生中最不快乐的时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心酸,然后悄悄的换了一种心态和性格。越来越怕身上没有钱,怕父母老去,怕自己倒下,怕孩子不听话叛逆教育不好,怕能力越来越小,挣不到钱。没有幸福感可言,是我们这代中年人普遍的共识,这种感觉或许并不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它是客观存在的。岁月在催着我们赚钱,年龄在催着我们老去,总以为中年离我们很遥远,一晃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快乐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只希望坎坷和心酸少一点。 在这个不知所措的年纪,做什么都是身不由己,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弱者就善待你,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 任何人的底气,都来源于经济实力,养家糊口,一日三餐,诗与远方,哪一件不是用钱堆砌出来。赚钱很辛苦,但没钱更煎熬。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明白,钱能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钱是一个中年人最大的底气,也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生活不是为了赚钱,但赚钱一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努力挣钱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答案,不要当父母需要你的时候,除了泪水一无所有,不要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除了惭愧一无所有,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一无所有,这就是奋斗的理由。 人生没有如果,命运没有假设,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人到中年不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启。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好好赚钱和谋生。 手有余钱,心有闲情,爱自己爱家人,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60后 #选择 #安全感 #生命力
00:00 / 1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看到一段值得深思的话:“中年,可能是人生中最不快乐的时期,经历了坎坷和心酸,然后悄悄的换一种心态和性格。” 越来越爱钱,怕父母老,怕自己倒,怕子女教育不好,怕能力越来越小。 没有幸福感可言,这是我们这代中年人普遍的共识,这种感觉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它是客观存在的。 小时候总盼望着能快点长大,以为长大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后来发现,长大才是所有问题的开始;小时候特别羡慕大人,觉得他们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后来才明白,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快乐。 人在年轻的时候,看到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她充满着热情与希望,她轻盈而神秘。直到跨入中年,经历了世事的磨砺,看多了人间的苦辣酸甜,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才发觉原来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彩虹糖,更多的是苦涩与无奈。 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 步入中年的我们,内外交困,举步维艰,身心俱疲等等,这些或许都是人生的困局。但无论当下面临着的是怎样的处境,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体验,然后在经历与体验中,不断醒悟和成长的旅程。 人这一生,贵在醒悟。悟尽人间真相,照见生命智慧。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说到底还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唯有不断学习与成长,才能重拾中年力量,最终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活出自己。 01.关于爱自己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爱的本质是看见。爱自己,就是如实地看见自己,真切地接纳自己,理解自己,喜欢自己。 在生活上照顾好自己,在情绪上安顿好自己,在关系里保护好自己。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02.关于朋友 三毛说:“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人到中年,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要知道我们真的没必要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只有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他们懂你的欲言又止,知道你的弦外之音。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频共振。“那是对心灵最好的滋养。 03.关于健康 身体的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这不是口号,而是生命的呼喊。 年轻时总觉得身体是资本,可以透支。熬夜、应酬、久坐成了常态,仿佛健康是取之不尽的 存款。 可到了中年才发现,那些年轻时欠下的“健康债”,总会在某个清晨以疼痛的方式连本带利地讨回。 #中年话题#岁月故事慢慢讲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