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2
《孔子家语》 第十九篇 《子路初见》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孔子曰:「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矣.」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孔子曰:「汝所问苞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徃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弔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徃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弔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穀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穀之长,雪之下
00:00 / 2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几又10月前
《 人间世》(节9) 原文: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译文: “你没有听说过螳螂吗?它奋起手臂去阻挡车轮,不知道自已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反而认为自己才能很高。要警惕啊!谨慎啊!经常夸耀自己的才智会触犯王子,这就和螳螂很像啊。 你不知道那养虎之人吗?不敢拿活物给老虎吃,因为这样做会激起它的凶残。注意了解它饥饱的状态,要顺遂它喜怒的性情。老虎与人属于不同类别的生物,却顺从喂养它的人,这是因为人顺应了它的性子。而被老虎咬死的人,是违背了它的性子。” “那些爱马的人,用精美的筐子去盛装马粪,用大蛤蜊的壳去盛装尿液,正巧遇到蚊虻叮在马身上,这人出于爱马之心,随手拍打蚊虫,但没掌握好时机,结果马受惊吓咬断了勒口、挣断了辔头、弄坏了胸络。本意是出于爱护,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失去了原本想给予的爱意。不应该谨慎吗?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1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文钞原文:参禅所以调神养气,信其有益。念佛则是多言伤气,岂亦有益耶。且如有人,日居汝旁,叫汝名不停,汝不厌乎。答,禅者静坐,养气调神,亦是不知禅者之言,只得禅之皮毛,不知禅之所以也。禅者虽坐,坐而参究本来面目,非为养气调神也。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何得以世间唤人名而比之乎。若然,则孔子念念慕尧舜周公,亦为不是。若谓念念思慕为是,则声声称念何得非是乎。况此念佛,乃转凡成圣妙法,岂世间之法所能比乎。——《印光法师文钞》• 复冯不疚居士书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