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光芒,必有远方。徒儿啊,你所感受到的无力,并非源于理想的消逝,而是源于你对过去的执念和对未来的迷失,你以为理想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需要你毕生攀登,可当山峰遥不可及,你便陷入了绝望,真正的理想,并非远在天边,而是藏在你的内心深处,理想不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你把生命当作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于是你总在焦虑与匆忙中度过,你把人生的长度定义为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于是你总在计算自己还剩下多少路程,你只顾追逐远方的光,却忘了脚下的路每一步都值得被珍视。你所感受到的无力感就像你把自己绑在了“必须成功”的战车上,当战车停滞不前,你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你却忘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登上了多高的山峰,而在于你在攀登的过程中,如何与山风对话,如何与自我和解。 《道德经》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所缺少的,并非是征服世界的力量,而是战胜自我的勇气,你只看到了外在的失败,却忽略了内在的成长,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灵魂的淬炼,每一次的无力,都是重新审视自我的契机,你的人生并非一场徒劳,而是一场盛大的修行,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成就自我的养分,生命是一场与自我的和解之旅,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每一个当下,当你的心境归于平静,当你不再被外在的得失所左右,你便会发现,你早已拥有了前行的力量,这股力量并非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源于你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当你心生光明,这股力量便会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当你擦去蒙在心上的灰尘,便能让你的心灯重新绽放光芒,你一定要记住,人畏难便易自困,也许登上一座山,又望见更高的山,但殊不知在行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足以丰盛此生。  #自我觉醒 #人生觉悟#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你一定要记住,欲成大事,需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方能行常人所不能行,其志如渊,不为困厄所折,其心似海,可纳百川之流,不为一时之得失乱方寸,不为片刻之荣辱忘初心,坚刚不可夺其志,万念不可乱其心。 能成大事者,从不是靠凭一时的匹夫之勇,而是靠“忍辱负重”的格局与“海纳百川”的胸襟。 人生的困局,大多是心量狭隘的投射;而命运的转机,藏在屈伸有度的智慧里。“忍”不是怯懦,是蓄力时的蛰伏;“容”不是退让,是成事时的根基。心胸狭隘则步步受困,心无远见则前路迷茫。 《道德经》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世人皆求速成,却不知大成者先修“忍辱之心”,再练“容人之量”。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有“厚积薄发”之势。能容常人所不能容,方至“海纳百川”之境。能行常人所不能行,方得“扭转乾坤”之力。 所有困境的突破,从不在他人的帮扶,而在自我的精进,所有成就的抵达,从不在他人的成全,而在内心的笃定,唯有志如泰山般沉稳,心似大海般广阔,方能在乱局里寻得先机,在变局中筑牢根基。 当你以坚韧不拔之志承载风风雨雨,以海纳百川之心接纳世间百态,你便会明白:成大事的关键,从来都是先修己心,再成己事,心量足够,格局自开,格局开路,万事皆成。 #道德经 #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7
#创作灵感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不仁”非刻薄寡恩,实乃至公至正。刍狗为草扎之偶,祭时恭敬奉持,祭毕任其归尘,循礼而行。天地之于万物亦是如此,无厚此薄彼之心,任其循自然之道生息。你看田野草木,春生夏长,秋枯冬藏。牡丹开的雍容,蒲公英开的素净,天地不会因牡丹名贵便多予呵护,也不会因蒲公英平凡就少赐阳光。它们在各自时节绽放,同一阵风里摇曳,这便是“不仁”中的平等。河边的芦苇,春发新绿,秋结白絮,风来弯腰,风过挺直。经历洪水浸泡,承受干旱煎熬。天地不会因柔弱而格外庇护,却从未剥夺其生长权利。在风雨中摇曳站稳,这便是“不仁”中的坚韧。仰望星空,日月交替自有定数。朝阳不因帝王早升,明月不因贫者多留。星辰按轨道永恒运行。天地以公正法则运转,不因人意改变,这便是“不仁”中的恒定。山间溪流蜿蜒,遇石则绕,遇崖则坠,不因艰险停滞。滋养野花,冲刷腐木,灌溉良田,淹没走兽。溪水无心,却在流动中完成使命。四季轮回,暑往寒来,天地静默,让万物循律生长。草原上,猎豹追羚羊,非天地偏袒;羚羊逃脱,非天地怜悯。它们在本能中生存竞争,天地不干预,却维系微妙平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似冷漠,实则是给予万物平等生长的空间与反脆弱法则。这份“不仁”是天地对万物最深的信任,相信每个生命都能在自然法则中找到位置,也是对世人的宝贵启示。修心处世,当学天地之“不仁”:一要怀平等心待人,见富贵不谄媚,遇贫贱不轻视,如阳光普照;二要以平常心做事,尽力而为,成败坦然,如春播秋收;三要持平淡心生活,顺境不张扬,逆境不抱怨,如草木经风雨;四要守坚定心前行,不为外评所扰,不为他望所累,如松柏守本性。天地的“不仁”,是最深沉的厚爱。不插手因果,却给成长机会;不平判是非,却让善恶归途。这便是天道智慧,看似无情实有情,看似冷漠实公正。命运如江河奔涌,有缓有急,天地不干预,却让每滴水奔海。人生如四季更迭,有暖有寒,天地不偏袒,却让每个人沉淀成长。当你立于旷野,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便懂天地无言道尽生存真谛,万物无声演绎生命智慧。修一颗平常心,在“不仁”中感受“大仁”,于“无常”中寻找“有常”。悟透此“不仁”,便能在顺境不骄,逆境不沉,平淡见真章,无常守本心。这便是道德经留给世人最温柔的智慧。#道德经#国学智慧#国学文化#人生感悟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85
阅世观心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人皆以游历为识世之途,然踏过千山叠翠,涉过万水澄波;见过市井喧嚣的繁华,遇过乡野清宁的简素,方知所谓“世面”,从非身外之物的堆砌。 世人多惑于“世面”是朱楼画栋的璀璨、车水马龙的热闹,殊不知《菜根谭》早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真正的世面,是行至崎岖险路时不怯于未知的笃定,是逢见人间冷暖时不馁于困厄的坚韧;是不借外界光环亦能自带锋芒的自信,是无需他人认可亦能内心明亮的丰盈。它不是你走过多少繁华街巷,而是你面对困境时眼底的光;不是你见过多少名流显贵,而是你独处时内心的稳。 又曾历过春桃灼灼的鲜妍,看过夏荷田田的清绝;经过秋叶萧萧的静美,赏过冬雪皑皑的素净;见惯风云聚散如萍的无常,惯看世事浮沉如棋的变幻,才懂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真意——此等“大美”,从非目之所及的四时盛景,而是心内涵养的静安。 是荣登高处时不骄不躁的沉定,如古松立崖,任风来雨去仍姿态岿然;是身处低谷时不慌不扰的从容,似静水投石,纵波起澜生终归于澄澈;是阅尽繁华不迷眼的通透,是历经沧桑不惊心的淡然。原来,所有的山河游历,皆是叩问内心的旅程;所有的众生阅览,皆是照见本真的镜子——身外山河再广,不及心中格局;眼底风景再盛,不如心中澄明。阅世观景,终是阅己观心。 #感悟人生 #原创文案 #秋日思雨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8
杨绛先生的一段话,却如一股清流,洗涤了这种狭隘的认知: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我们争不过岁月,也跑不过时间,唯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每一个日落日出。 岁月不饶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无法让青春永驻,试图与时间赛跑,只会让我们更加疲惫,更加迷茫。 那么,既往无法改变这一客观现实,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去关注那些我们能够掌控的呢? 心态,就是那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年龄阶段,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这种心态,并非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一种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它让我们明白,年龄不过是一个数字,真正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是我们的心态和行动。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逃避,当我们身处顺境时,要学会珍惜和感恩,而不是得意忘形挥霍无度。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这些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只有当我们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这种快乐和满足与年龄无关,与心态有关。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唯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每一个日出日落,这才是生活的真谛,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感悟生活 #心态决定一切文案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6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2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