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北京,一座拥有870年建都史的古都,中国古迹最为密集的区域所在。但与此同时,她还是41865株古树的乐园。当我们走在街上,时常会看到树上挂着或是绿色或是红色的牌子,它们就相当于这些古树的身份证,代表着它们早已历经100年(绿牌,二级古树),乃至300年以上(红牌,一级古树)的岁月光阴。一百年,对人的一生已经足够漫长,而三百年更几乎是一个封建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跨度。但对树木而言,这还远不是它们生长的极限。古树用着自己漫长的生命为背景作注,诠释着这座古都的悠久历史,它们是“活着的文物”。每年秋天,古树们的叶子次第变黄,数百年如一日地为古都北京染上一年中最绚烂的颜色。在北京城区之中,秋季古树的“颜值担当”非银杏莫属。它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历经了无数次地质时期的灭绝与冰川,从比恐龙更加古老的年代最终孑遗至今。银杏的“亲戚们”在漫长的年代变迁中全部灭绝,如今对于银杏而言,它与我们如今所能见到的所有树木之间的亲缘关系,几乎就像我们人类到鱼类的距离这般遥远。作为古都的北京佛寺林立,与之相匹配的银杏树自然不会少。即便寺庙本身在朝代更迭中屡毁屡建,但其中的银杏却极少受到波及,在北京城周边如潭柘寺、红螺寺、大觉寺等深山古刹之中,更是不乏上千年“活化石”般的存在。而在庙堂之外的市井街巷之中,古树更是成为了一种民间故事留存的载体。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曾收录有文天祥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相传在文天祥被关押之时,他所亲手栽种的树木也受到这种气节的感召,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45°指向南方。这棵700多年的枣树,如今就位于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之中。与古树相关的类似传说与故事在北京简直不胜枚举,要是在夏日的胡同口找个树荫下乘凉的大爷闲聊,估计能说一下午都不重样的。为了呵护这些生活在人们记忆中的古树,北京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省级公路松曹路挤占了“九搂十八杈”古树的生存空间,2020年时,这条路上长约195米的一段干脆被斥巨资整体东移19.4米。眼尖的朋友还时常可以在树上见到种种“挂件”:有贴在树上的蚕蛹,里面住着周氏啮小蜂,各个都是防止美国白蛾的园林局“公务员”;还有为银杏打点营养液的“吊瓶”,帮助它们扛过北京严寒的冬天……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树以它们漫长的生命,为居住在附近的人们,乃至整座城市遮风挡雨。
00:00 / 3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6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7: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