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5
以色列媒体《+972》杂志(注:+972为以色列的国际区号)4月3日发表一篇题为《“薰衣草”:人工智能机器指挥以色列在加沙狂轰滥炸》的文章,援引六名以色列现任情报官员的信源,曝光了以军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使用一款自主开发、名为“薰衣草(Lavender)”的人工智能程序,生成“杀戮名单”。报道称,在本轮冲突、特别是冲突早期,以军就是凭借这份明知不准确的、最多时包含了多达37000人的“杀戮名单”,在加沙地带狂轰滥炸。 具体来说,“薰衣草”系统将加沙地带几乎所有人都进行了标准非常模糊的“评分”,从1到100,然后根据得分的多少标记出“疑似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武装人员的人,包括低级别成员”,将其视为“潜在的轰炸目标”,就此“锁定了多达37000名巴勒斯坦人及他们的家,以供以军空袭”。 报道称,“薰衣草”系统有10%的犯错几率,而且“时常会标记与武装组织仅有松散联系或根本没有联系的个人”——尽管以军对此心知肚明,但本轮冲突中、特别是冲突早期,以军仍“全面批准”采用这一“杀戮名单”,并没有要求彻查这一系统作出标记的原因,或检查其依据的原始情报数据。消息人士称,“以军人员只是充当了这一程序作出决策的橡皮图章”。 据称,通常情况下,以军授权根据这份“杀戮名单”展开轰炸前,对每个被轰炸目标只会进行大约20秒的确认,仅确保轰炸目标确实是“男性”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军更倾向于“目标人物在家中,特别是夜晚目标人物的全家人都在时”对其进行轰炸,因为系统标记他们的家“要更容易一些”,其结果是大量妇女儿童被以军杀害。据消息人士透露,冲突早期,以军还授权“附带杀戮配额”——具体来说,轰炸一名“哈马斯底层人员”,“允许可连带杀死最多15到20名平民”;如果目标为“指挥官级别”,则可“连带杀害上百名平民”。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3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23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