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78
00:00 / 06: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2
默然5天前
#上热门 在当今社会里,有哪些你认为是常识,但大家都不知道的事实?第一,全民发钱思想。每当经济下行,有的国家会直接给民众发钱以刺激消费,咱们听了往往感叹福利真好,谁领谁感恩戴德。但在西方社会,这不叫发钱,而叫退税。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占了国家的便宜,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缴的税。要明白,国家本身并不创造财富,他只是财富的二次分配者。更别以为只有高收入才缴税。其实你吃一碗面、买一瓶水、打一次车,消费的每一分钱里都藏着税。换句话说,消费及纳税,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常识。第二,对人口红利的误解。我们常听人说人口多是优势,是红利,可真相是这种红利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的,说白了就是压低了所有人的工资。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成了常态,这不是劳动者的红利,而是资本家的红利。所以,什么时候我们不再为人口红利感到骄傲,反而意识到其中隐含的不公和压榨式社会的经济共识,才真正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第三,社会便利不等于社会强大。很多人判断一个社会强不强,总爱看地铁快不快,高楼多不多,外卖送不送的快。但经济学告诉我们,便利从来不是强大的同义词。你凌晨12点打开手机点一份外卖,叫个代驾,五分钟内就有人接单。这看起来像极致的效率,完美的供需匹配,只要你肯花钱,就能立刻买到别人的时间和服务,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便利是怎么来的?在经济学的视角里,他的代价是无数人放弃了休息的权利,用自己的夜晚换取生活费。我们总爱对外国朋友炫耀,你看,不用现金,随时能吃热饭,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但如果你真的懂经济学,就会明白,这不是文明的象征,而是某种结构性不平衡的体现。你之所以能半夜吃上外卖,是因为有人没得选,那些凌晨还在街头奔波的外卖员,不是因为热爱工作,而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处境逼得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德国的超市晚上八点关门,法国的餐馆下午两点后集体歇业。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劳动者的休息权比消费者的便利更重要。而我们这边的便利,是以无数劳动者的睡眠、健康和家庭生活为代价的。真正的社会进步不是有人愿意半夜送餐,而是没人必须靠半夜送餐才能活下去。第四,民族企业意识。很多人以为只要把外资赶出去,民族企业就能崛起,于是他们今天抵制日本,明天抵制美国,看到外资撤离还拍手叫好,好像我们终于赢了。但1978年以前,我们几乎没有外资企业,那时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刚吃了几年饱饭,就有人开始怀念半个月吃一次肉、衣服打补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