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苏超,教会了中国文旅什么? 这两年,中国的文旅业有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单项目文旅运营走向了城市文旅的深度融合。继前两年各地市火爆发展演唱会经济之后,运动赛事也开始与文旅业全面融合了。 今天这个盛夏,火爆全网的苏超模式,就是以江苏各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荣耀“为引擎,将足球联赛衍生为一场全民的文旅狂欢,带动全江苏省的文旅消费超3亿元,社交媒体话题量破110亿次。 苏超的这场现象级的文旅战役,又給全国上了一课。那么,苏超运营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拆解一下。 一、球票串联全域消费链,激活存量文旅资源 江苏省是一个文旅产业非常发达的省份。每个城市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文旅项目,因此怎样盘活这些存量资源是关键。 苏超的模式的一个精妙之处,就是利用政策杠杆,在各地推出“1票享N权”的跨界玩法。而在交通联动方面,南京、苏州等城市也开通客场高铁专列,这样的“高铁票+景区票”套票推动省内高铁客流增17.28%,携程数据显示江苏旅游人次已经跃居全国第二。 二、文化造梗:城市IP的年轻化破圈 苏超足球竞赛的背后,更是一个个城市文旅IP的角逐。 各地官方玩梗引发裂变:南京“踏平花果山”海报与无锡“水蜜桃踢飞你”互动登上热搜,并衍生出“大圣烤鸭”“恐龙气晕”等10余个现象级梗点,200余张主题海报成社交传播爆点。 三、场景重构:从观赛到沉浸式体验 盱眙首创“足球+龙虾+演出”模式,球迷凭票享龙虾宴七折及4A景区免费游;扬州将非遗市集搬进赛场,剪纸、漆器文创线上销量增300%。 同时,伴随比赛,各地夜间经济同步爆发:连云港主场变身300米海鲜大排档,单场夜消费破500万元;美团数据显示,赛事期间江苏休闲玩乐订单增40%,扬州搓背、南京足疗搜索量涨3倍。 四、长效运营:多方共赢的可持续路径 赛事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苏体产业、江苏广电等持股运营,创新分配机制保障文旅、球员、赞助商共赢。 不仅是经济效益,苏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市形象的年轻化再生。曾经被视为 "历史厚重" 的江苏城市,正通过玩梗打破刻板印象,从历史典故到地域符号,从官方造梗到全民共创,苏超赛事正构建起独特的 "城市 IP 年轻化生产机制",这是一个城市文旅竞争力的更高体现。 #苏超 #苏超联赛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37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