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
#创作灵感 读懂国学底蕴, 悟透国学智慧, 享受国学人生《严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因起。人活一辈子,所谓的因果关系,说白了就是天道。一个人也只有懂得遵循天道,做到敬畏天道,最终才能够运用天道,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这样,知道自己要想得到好的结果,那么在生活当中就应该广结善因,心存善念,让自己匹配得起得到福报的资格和缘由。因果法则,便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因果定律,正所谓有因必有果,有因才有果。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时刻保持谨慎,活出清醒,打造格局,真正让自己的人品,创造良好的因果循环。最终,才能够在遵循天道,敬畏天道,运用天道的岁月里,种下好的因,收获好的果。 01‍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国有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就像老人们常常说的那样,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很多时候,坏人也许能一时得逞,但绝对不可能一世侥幸。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主观意识,或者说是必要的理念,就是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一定要带着一种问心无愧的理念和态度去面对一切。那些违背良心,天理难容的事情,我们绝不能去碰,甚至连想一想都没有必要。因为很多悲剧就是这样,由一开始不经意的念想开始的。因为自己平时的倒行逆施,终于招致种种怨愤,甚至触犯天怒,于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跌落深渊当中,难以再爬起来。国学大师齐善鸿曾经这样说:人间道理千千万,唯有因果不虚。一个人如果做了太多的坏事,那么就算是侥幸躲过了惩罚。可是最后,因果关系,也绝对饶不了他。同样,如果自己能够从头到尾都做好事,做一个好人的话。那么,就算在平时的时候继续会吃一些亏,受一些委屈。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人一定会让自己在余生当中,过得越来越有福气,也越来越问心无愧,从容前行。 0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对方进入恶道循环中,还有人不知因果关系,参与其中为恶道并添砖加瓦,,恭喜你,你已经被腾蛇缠绕了,即将连累家人。这也是规律。 一个人违背了宇宙大道之规律,往往收获的也是凶象。当然,付出是正义将得到正义之收获,也许永远无法成正比,但永远也是不会偏离天道的。因为世间万物,都逃不了因果关系的循环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释迦老师于菩提树下悟道证得: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此语点破众生是迷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于佛无二无别,在尘不减,在圣不增。 若能悟透此理,便能妙用本心,于世间自在无碍,既成就自身觉悟,亦能利益他人;若未能明了,即便佛性本在,也如聋子面对妙音、摆设蒙尘,无法启用其力。此时便会被动困于业力之中,受其牵引束缚,而在生死轮回里辗转。 可细思之:即便未能显发妙用,本具的智慧是否曾有分毫减损?这份“未能妙用”的状态,又何尝不是佛性的一种显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本就既能现自在相,亦能现不自在相。那么,这看似“不自在”的显现,是否正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自在”?唯有将此理参透,方能真正做主——想现自在相,便得自在;想现不自在相,便入尘境。而现不自在相,则是为了和光同尘,深入众生之中施以教化;现自在相,则是为了成就自身觉悟,于佛土中自在变化。 但一个明心见性之人,若抛下教化众生的使命,独自在佛土中千变万化,岂会不感到寂寥?若如佛像一般,终日受人间供奉却无作为,又有何意义呢?对照一下明心见性的程度 须知,真正自在解脱、明心见性的菩萨,你叫他不度众生,比断他头颅更令他难捱——这便是菩提心的本质,需我们用心开悟。由此想来,地藏王菩萨又岂止一位?所有诸佛、一切菩萨,皆是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皆怀同体大悲之心。唯有凡夫,才会沉溺于享乐之中,却不知追求享乐的同时,必然会招致沉重的果报。 你看那官位高者,日日担忧有人觊觎权位、拆他根基;钱财多者,时时害怕强盗绑票、亲友借贷,又恐管家营私、企业生乱。他们终其一生,可有一日能得清净自在?从来没有。 故而顺治皇帝才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这“半日闲”,是觉悟后的自在,比世间百年福报更胜无量倍,是真正的清闲。切记,这“僧家”并非单指出家僧,而是外现凡夫相,内密菩萨行的,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是不被烦恼遮蔽的清净,而是和光同尘,在红尘中历事练心自利利他的觉者。#愿心宽如海 #如来藏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大梦方觉 #远离灾难祈求平安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8: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