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一、词语解释: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 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夭空。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景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窃窃私语: 私下里小声交谈。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二、看词语想象画面: 1、看到“人声鼎沸”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节日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2、看到“锣鼓喧天”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3、看到“震耳欲聋”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发出巨大的声响。 4、看到“响彻云霄”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球场上,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呐喊声响彻云霄 5、看到“低声细语”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教室的一角,几个同学在小声讨论着问题。 6、看到“窃窃私语”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自习课上,两个同学正在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 7、看到“鸦雀无声"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 8、看到“悄无声息"这个词,你想到的画面是:雪花从天上轻轻飘落,没有一点儿声响。#每天跟我涨知识 #词句段运用 #知识点总结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传话失真背后的不公:“Chinese whispers”短语里的种族烙印📌 “Chinese whispers” “中文耳语” 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中文耳语”或“中国式的窃窃私语”,实际含义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口误、误听或误解,信息在经过多个人之后变得面目全非、荒谬可笑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以讹传讹”。 这个短语诞生于19世纪英国航海业发展时期:当时,英国以坚船利炮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随着贸易量激增,来往于中英两国之间的商船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装卸、烧煤等繁重工作。许多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贫困农民和工人为了谋生,就受雇于这些外国船只,形成了最早的海外华工群体之一。 这些华工在船上处于社会底层,从事最艰苦的工作。他们与英国船员之间存在巨大的语言和文化隔阂。由于几乎不懂英语,他们之间的交流在英国船员听来,就像是无法理解的“窃窃私语(whispers)”。 这种因语言障碍导致的沟通不畅和误解,在占据主导地位的英国船员和文化观察者眼中,并没有被理解为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是被扭曲和种族化了。他们带着殖民者的优越感,将这种沟通上的困难归因于中文本身的“神秘”、“混乱”和“不可理解”,以及华工的“愚昧”或“狡黠”,而不是反思双方的语言差异和自身学习能力的缺乏。 这种权力关系下的偏见,为“Chinese whispers”这个短语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它巧妙地利用了“Chinese”一词,将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现象(传话失真),与一个特定种族(华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语言难懂、交流混乱) 捆绑在一起,从而固化了一种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表达方式。 因此,“Chinese whispers”这个短语的起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误解”。它的背后是19世纪殖民扩张时期,中英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大规模的华工流动,以及西方社会对华人群体充满偏见的审视的共同产物。 这个短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两个文化在武力不平等的情况下相遇时,强势文化往往会将沟通中产生的任何问题,都归咎于弱势文化的“缺陷”,并创造出带有歧视性的词汇来巩固这种偏见。 #教育 #每天跟我涨知识 #怀旧情怀 #原创视频 #ai绘画视频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