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9
槛外人1年前
祝各位朋友端午安康。在前两天转发的视频中秋思老师谈到世济老1991年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时2400个座位座无虚席。戏曲演出能有如此火爆的票房着实让人震惊!这样的票房成绩纵使放到今天也是很难超越的。我又查到一份报道济老当年率团到济南演出盛况的资料,分享给大家:1985年4月18日晚,李世济在济南剧院首场演出《锁麟囊》,能容纳1500人的剧院,座无虚席。 戏迷们为李世济的清丽扮相、优美身段和细致人微的表演所折服,为委婉圆润、勾魂摄魄似的程韵唱腔所陶醉,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由衷感奋和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加之著名琴师唐在炘的伴奏,在乐队中还加进了大阮、 中阮和笙等乐器,使声韵更加浑厚、悠扬、动听, 也让济南戏迷为之耳目一新。演出结束,观众都拥到台口,台上谢幕五次,大家仍不舍得离去。 次日,济南所有媒体都争相报道演出盛况,好评如潮。有的报纸题为“李世济首演《锁麟囊》, 泉城戏迷为之倾倒”。4月27日晚, 是李世济最后一场演出《锁麟囊》。剧院内观众席爆满,楼上楼下宽旷处都加了坐椅,两侧及后边也站满了观众,容纳1500人的剧院, 涌进了约2000人,而且剧院门外等候退票的龙观众依然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足见泉城戏 迷对这场演出是多么关注和期待。(摘自《程韵齐鲁行——记李世济 25年前率团到济南演出》) 个人认为,票房是检验一位艺术家成功与否的最直观的标准。说到底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观众的认可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李世济#锁麟囊#京剧#程派#票房
00:00 / 08: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8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3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7
《河南与安徽抗旱对比》3 你敢相信吗?当河南东部多地遭遇极端干旱,农民望着干涸的河道、枯竭的水井一筹莫展时,同样干旱的安徽北部,却通过300公里外的长江水滋润农田。 2025年春夏,华北平原遭遇罕见干旱,尤其在豫东与皖北干旱严重。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河南东部与安徽北部呈现出不同的抗旱图景 2025年8月1日,安徽阜阳临泉县老集镇陈小湾村的田间水渠里,流淌着来自长江的水源。这是安徽引江济淮工程的成果——长江水被引入大河道,再通过沟渠直达农田,农民无需长距离抽水,轻松实现抗旱灌溉。 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两地抗旱能力的差距,更折射出不同的发展思路。 1. 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同:安徽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 3. 抗旱结果不同:安徽农民轻松灌溉,河南农民靠天吃饭 在安徽,农民只需从田间沟渠抽水,灌溉效率大幅提升;安徽的渠系灌溉使单位面积抗旱成本降低35%,农民取水时间缩短至传统方式的1/3。 而在河南部分地区,农民仍依赖地下水,一旦干旱持续,便陷入无水可用的困境。 河南有些地区仍然依赖农民个体力量抗旱,农民从六七百米甚至一千米远的家里,拉600至1000米的电线,到地头的水井里,用电水泵抽水,再接三四百米的水管到自家田里抗旱浇水.这种原始的抗旱浇地方式,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困难,夏天农民冒着高温酷暑抗旱浇地容易中暑,冬天农民穿着棉衣,抱着冰冷的水管在麦田里浇地容易冻得瑟瑟发抖而感冒.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农业收成,更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影响到农民的健康安全。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民的抗旱能力和农业的稳定性,影响到粮食产量,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 4. 未来农业水利发展建议:全国应学习安徽经验 - 跨区域调水:借鉴引江济淮模式,推动跨流域水资源调配,缓解干旱地区用水压力; - 水利基建升级: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建设现代化灌溉体系,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 智慧水利管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优化水资源调度,提高抗旱防汛能力; - 政策协同: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流域一体化管理,避免“各自为战”。 河南与安徽的抗旱对比,不仅是水资源的差距,更是发展理念的差距。安徽用行动证明,水利工程不是“面子工程”,而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战略工程#河南 #干旱 #抗旱 #引江济淮 #引江济淮工程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86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4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