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
那些美1年前
蒙古乌兰巴托:世界上最冷的首都 这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它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在属于中国的时候它叫“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库伦改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乌兰巴托面积47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人,几乎蒙古国将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于此,以年轻人居多。 在蒙古除了乌兰巴托,似乎找不出第二个像样的城市,所以这座城市成为了蒙古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全国各地大量人口不断涌入至此。这也导致了乌兰巴托房价猛涨,便宜点的6千到1万人民币,位置好的在2万到3万人民币之间。 乌兰巴托的人口结构中,74%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乌兰巴托拥有全国大部分工厂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乌兰巴托并不像传言中那样落后贫困。城市里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如高楼大厦、购物中心、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等。乌兰巴托的出租车很少,大部分都是私家车,在大街上想要打车还是比较难的。这里人比较喜欢日本二手车,一般1到2万就可以买一辆。 乌兰巴托特别的冷,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由于寒冷,乌兰巴托很多居民都是利用木炭、木柴、牛粪取暖,冬季空气中的烟尘超过国际标准7倍以上,冬天的乌兰巴托简直就是“雾蒙蒙一片,啥也看不见”。所以乌兰巴托还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首都之一。 #蒙古 #蒙古旅游 #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介绍 #乌兰巴托旅行 #环球旅行 #旅行大玩家 #中亚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8
土族(中华56个民族之一) 土族(中华56个民族之一)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人口19万多。 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主要与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同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在宗教用语方面,采用藏语借词较多。在生活用语方面,采用汉语借词较多。过去通用汉文,1979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试行推广。 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 土族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 土族阿姑跳起“安昭舞” 土族“轮子秋” 节日、礼仪食俗 土族许多节日和饮土族“轮子秋”食,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如:过春节时蒸花卷、馒头,炸油饼、盘馓(类似于馓子)等;端阳节做凉面、凉粉;中秋节做多层大月饼(类似大馒头),制做月饼也和制作花卷一样,各层之间均配以不同的颜色,并且要在最上面的一层作出各种图案。最大的一个月饼,是赏月时供奉的祭品,届时还要买些西瓜、水果之类的果品。十月初一吃饺子,腊月初八最喜用豌豆面做“搅团”(稠粥)吃,腊月二十三晚上做白面小饼,还要在小饼上刻出菱形的图案,并用麦草编一个草马,专门用来祭灶。土族淳朴好客,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敬客时,首先要敬酥油茶,并摆上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盒子)端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后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壶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有的地方还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谓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要敬三杯酒,谓之“上马三杯酒”。饮酒时,有边饮边歌之习,以畅饮酣醉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也可。#科普 #抖加热门 #新号 #原创 #传统文化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2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8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5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