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4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9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1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9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清王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对中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国家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建立、鼎盛、衰落至灭亡的关键阶段梳理其历史脉络: 一、建立与入关(1616年—1644年) 1. 后金崛起 ◦ 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建立“大金”(史称后金),统一女真各部,推行八旗制度(军事与社会合一的组织)。 ◦ 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后称盛京),逐步吸纳汉、蒙古等民族,完善政权体系。 2. 入关定鼎 ◦ 1644年,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启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至康熙初年,平定南明残余势力及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稳固中原政权。 二、鼎盛与扩张(1681年—1839年) 1. 康乾盛世(1681年—1796年) ◦ 政治:康熙帝平定台湾(1683年),设立台湾府;通过多伦会盟(1691年)加强对蒙古的统治;雍正帝设军机处,强化中央集权;乾隆帝完善官僚体系,形成“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 ◦ 经济: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人口迅速增长(至1800年达3亿);农业、手工业繁荣,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疆域:通过军事与外交,确立对新疆(1759年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西藏(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直接管辖,形成1300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文化:编纂《四库全书》(最大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京剧形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问世,但“文字狱”(如乾隆朝130余起)禁锢思想。 2. 闭关与隐患 ◦ 乾隆后期实行“一口通商”(仅广州开放对外贸易),限制对外交流,错失工业革命机遇;官僚腐败加剧(如和珅贪腐案),阶级矛盾激化,白莲教起义(1796年—1804年)动摇统治根基。 三、衰落与近代化(1840年—1901年) 1. 列强入侵与主权丧失 ◦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开五口通商,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增开商埠,允许传教、赔款,俄国趁机
00:00 / 1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