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1
00:00 / 05: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6
鸠山吴氏寻根之旅:溯源家族历史,传承血脉记忆 在家族传承的漫漫长河中,寻根问祖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追寻,它承载着我们对先辈的敬仰,对家族根源的深情眷恋。2025年5月1日至3日,一场意义非凡的鸠山吴氏寻根行动拉开帷幕,我们一行六人从禹州出发,踏上了揭开家族神秘面纱的征程。 首站岐山,探寻吴氏始祖的传奇足迹 5月1日,我们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岐山,这里是吴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姬泰伯(吴泰伯)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付军让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付先生凭借其深厚的学识,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吴氏始祖吴泰伯的传奇一生。吴泰伯,这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深远智慧的先贤,他的出生与故居都深深烙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三让王位的美德更是千古传颂,成为吴氏家族精神传承的核心。在付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有幸联系到当地吴姓宗亲,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吴氏家族文化在岐山的深厚底蕴。同时,付先生还建议我们了解山西洪洞县吴姓迁徙前的故居和迁徙情况,这为我们的寻根之旅指明了下一个方向。 辗转山西,探寻家族迁徙的历史密码 5月2日,我们马不停蹄地从陕西改道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本以为这里会是吴氏家族聚居的地方,然而现实却让我们感到意外。镇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积极查阅资料,但结果却令人遗憾,本地吴姓已经全部迁徙,去向不明。偌大的吴村镇,虽保留着镇名,却没有一个吴姓居民,这种反差让我们对家族迁徙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好奇。 随后,我们来到洪洞县曲亭镇,向当地居民打听吴姓的消息。然而,整个吴村里已不存在吴姓人家,这让我们的寻根之路陷入了短暂的迷茫。但我们并没有放弃,第二天一早,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我们得知吴村里已合并到秦壁村,且秦壁村有吴氏祠堂一座,祠堂靠南墙还有吴姓迁徙石碑一座,上面刻有迁徙详情和字辈信息。这一发现让我们重燃希望,立即前往秦壁村。 秦壁村的发现,解开家族迁徙的谜团 到达秦壁村后,我们却发现老村已不复存在,考证工作困难重重。但幸运的是,在屯里村居住着三百多吴姓宗亲。我们与吴金平、老书记吴某周老人进行了深入交谈。虽然时间久远,这里没有保存下任何碑文和家谱记载,字辈也难以追溯,称呼基本靠家族代代相传,但从老人们的回忆中,我们还是获取了珍贵的信息。 现已查明,始祖月之(行二)、月明等三十七户,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从洪洞县大槐树吴村里迁徙至豫·禹州、鲁·曹州
00:00 / 06: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
malian4月前
淇县朝歌遗址公园内的摘星台,是当年纣王和妲己观朝涉、摘国神比干心处,是著名的殷商文化遗址、寻根问祖圣地。古都朝歌正是鹤壁市淇县。朝歌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颇为重要的都城。古称沬邑,商代末期殷纣王将其改名为朝歌。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西周卫国国都 ,也是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和电视剧《封神榜》等故事发生地。在商纣王时期,朝歌达到鼎盛,故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周灭商后逐渐没落,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朝歌遗址公园,又叫摘星台公园。主要景点有摘星台、殷朝六七贤圣君故都碑、三仁祠、麒麟壁、无耳朵狮子、警示亭、扯淡碑、林坚台等。朝歌遗址公园最主要的遗址是摘星台,因这里是比干被剖腹摘心之处,老百姓也称它为摘心台。摘星台上立有“忠烈坊”,原名“烈坊”,始建于汉代,是比干登摘星台苦谏纣王三日不归,最后在此被剖腹挖心。遗址公园的东侧是三仁祠,“三仁”指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比干和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三仁祠正前方是比干的雕像,而其左前方是天下林氏始祖林坚的雕像。林坚,比干之子,母为妫氏。周武王封比干垄,拜为国神,赐后代林姓。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