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能有起色,离不开公司领导的开明放权,更是靠全体职工一条心,把企业当作家。”回顾多年工会工作经历,陆新建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1980年,卫校毕业的陆新建被安排到建筑公司一工区做工地医生。次年调入公司政工组。三年后,他挑起了公司工会主席的担子,这一干就是十五年。 陆新建认识到,工会工作不能光说不练,要从职工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果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他在公司党政领导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做实做活工会工作的举措:一是强基础,建立健全了工会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建阵地,建了专门的工会楼,图书室、乒乓球室、俱乐部、会议室一应俱全,职工有了“家”;三是讲民主,职工的事大家议,企业的事大家定,让员工“心里有底气、手上有力气”;四是拓服务、办实体。在市属企业工会中率先成立经营服务部,既为公司机关提供打(复)印等服务,又面向社会经营创收。创办泡沫制品厂,优先解决困难职工、转业干部家属就业;五是活动引领促生产。组织开展了“双增双节”“双文明承包队”等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在全公司上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住房分配是职工最关心的大事,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难事。作为分房工作的具体负责人,陆新建坚持“公”字当头,制定透明规则,公开打分排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放。”他回忆道,“过程公开,大家服气,没人提过意见、闹过纠纷。” 为落实对职工的“七必访”制度(生病住院必访、家庭纠纷必访等),工会专门配备了一辆厢式工具车,载着工作人员跑遍启东3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把公司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家。 谈及令人难忘的事,陆新建讲起三个驻外工作经历:1983年到大庆工地,刚到时吃住都在马棚;在北京中银大厦项目时,蹲在外面吃饭,住宿要靠大巴接送,日夜奋战;1999年赴新加坡地铁项目工作期间,常年高温,又在地下施工。在困难面前,公司员工无人退缩,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这些经历,让他深知一线职工的不易,也更坚定了他做好职工“带头人”和“贴心人”的决心。 采访结束时,陆新建自豪地为集团电梯分公司“代言”:“我挑了十几家,还是咱们公司安装的电梯最让人放心(质量)、安心(安全)、舒心(服务)。”这份对企业的深情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脉。“如果回到过去,像大学填志愿再选一次,”他动情地说,“我的答案还是——建筑公司!”(罗李忠)#启东建筑集团七十华诞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7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18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