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4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孤臣骨:邱志善的南宋挽歌 江西乐安的丘陵深处,一座青石墓碑隐没于荒烟蔓草间。苔痕斑驳的碑面上,"宋礼部尚书邱公志善之墓"九个阴刻楷书,在斜阳里泛着幽幽青光,仿佛被岁月浸透的青铜器,透着末世的苍凉。这座被时光遗忘的孤冢,埋葬着一位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湮没的儒臣,他的故事,如同一卷被虫蛀的宋版书,字迹模糊却依然能窥见那个时代的血色与风骨。 二十岁中举,二十七岁登进士第,邱志善的仕途本如春蚕吐丝,织就一幅锦绣前程。从理宗朝的秘书郎到谏议大夫,再到礼部尚书,他以通晓《春秋》的才学,在谏台上挥就数百封奏疏,字字句句皆是经世致用的抱负。那方"谏议大夫"的银印,曾在他掌中泛着温润的光,映照出一个儒臣"为天地立心"的赤诚。他常在书房中秉烛夜读,案头《礼记》翻得卷边,窗外的竹影在宣纸上摇曳,仿佛连月光都在聆听他对"克己复礼"的思索。可当元军的弯刀劈开临安的城门,这位曾掌管礼乐典章的尚书,却连为父守孝都要战战兢兢——生怕逾了礼制,遭人攻讦,失了文人风骨。他跪在父亲灵前,捧着《礼记》的手微微发抖,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仿佛连鬼神都在窥视这个末世忠臣的一举一动。灵前的长明灯忽明忽暗,映着他紧锁的眉头,那里面藏着对礼法的坚守,也藏着对时局的无奈。 1271年守孝期满,归途的马车在茅岗村踟蹰不前。山环水绕的上南村,炊烟袅袅如《诗经》中的"其雨其雨,杳杳来归",民风淳朴似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他望着潺潺溪水,忽觉此处便是《礼记》中"大道之行也"的世外天地。溪边的野菊开得正艳,他俯身轻嗅,仿佛闻到了故国未亡时的书香。于是,新宅的梁柱在三年间拔地而起,青瓦下回荡着族人的笑语,却不知千里外的临安城已换了三任帝王。龙椅上的温度尚未散尽,便又换了新主,就像戏台上的帝王将相,匆匆登场又急急谢幕。他曾在礼部尚书任上,为南宋的礼仪制度殚精竭虑,如今却只能看着故国的衣冠礼乐,在元军的铁蹄下碎成齑粉。祠堂里的牌位依旧整齐排列,可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早已随着南宋的覆灭而消散在风中。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