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2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4
00:00 / 2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6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8
分五个部分叙述:(1)抗战前;(2)抗战期间;(3)抗战后(4)1952年院系调整;(5)现在 国立中央大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成立于南京… (1)抗战前:国立中央大学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时期,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5月16日,学校由“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2)抗战期间:在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将学校迁至重庆沙坪。1937年9月13日,教育部批准了国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的申请。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在时任校长罗家伦带领下,成为内迁最迅速而完整的学校。在学校师生西迁入重庆新址后,第二年深秋,重庆沙坪坝码头一队风尘仆仆的牲畜从远处走来。这些农学院的荷兰牛、澳洲羊、英国猪、美国鸡、北京鸭等,而守护在它们身边的人却个个蓬头垢面,几乎衣不蔽体。在经历了一年的长途跋涉之后,他们奇迹般地来到重庆。校长罗家伦目睹这一场景不禁热泪长流,竟像孩子一样与那些“远道归来”的牲畜相拥亲吻。 国立中央大学旧址: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内松林坡,抗战时期主校区)、柏溪新生校区。成都(抗战西迁):华西坝(医学院及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后迁步后街 在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量学生成为青年军。当时参加青年军的中大学生占在校生的三分之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的誓言。 (3)抗战后: 1946年11月1日,“国立中央大学”在迁回南京共设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以及26个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大学中系科设置最为完备的学府。据1947年统计,该校拥有教职员1266人,学生总数达4066人。1949年南京解放后,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又去掉“国立”二字,而称“南京大学。 (4)1952年院系调整: 调整的办法是全国一盘棋,由中央和各大区统一考虑高等学校的布局与系科设置;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调整后分别成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5)现在: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